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再谈品质放大镜---莫把品质管理思想搞成亚文化

品质放大镜

我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品质放大镜现象:

1。从前的公司有SMT线,但主产品是把PCBA和LCD结合在一起的终装产品LCD作为显示界面产品,其品质和可靠性就占据了主要的顾客注意力,所以
在内部品质控制记录上,PCBA缺陷就成了非主要缺陷于是在改进计划上被屏蔽掉了,这样就有150DPPM的PCBA缺陷成为固有。
如今公司纯粹做SMT,在同等复杂程度的加工上,有关SMT的各种缺陷就成为主要缺陷,总的DPPM在1000左右徘徊,在这种情况之间,出现了一个品质放大镜。

2。一批成品,存在怀疑点,在QE眼里有笔帐,如果出货,退货后的处理成本是多少多少,于是就觉得风险很严重,甚至有时感觉象心疼自家东西一样责怪别人为什么没做好,但在市场部人员眼里,如果准时交货,货款收讫,那么退货补货或者charge工时的情况并没有严重到损失多少销货利润,于是QE眼中的品质成本就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再谈品质放大镜---莫把品质管理思想搞成亚文化

做品质的人很容易把品质意识搞成亚文化,认为别人不懂品质,从而把自己和人群分开,更容易把品质看成一种正义的化身,正义总要遇挫折,从而英雄气短,愤世疾俗,从而成为一种精神放大镜,放大了好多东西,一放大,心理负担就重,责任就更被自己看重,面对现实也就不自觉缩手缩脚,缩手缩脚也就眼光不开阔,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妨站在营运,服务,业务,行政的角度上去做品质,就会发现确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啥叫全员品管,不是全员都兼品质工程师和QC,而是做品质的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溶入全员。

思想开扩了才不痛苦,才不会愤世,才能被人家接受,做出成绩,才会跳出亚文化一般的心理怪圈,站在不同的角度想一想,有什么大不了的?品质是否卓越和是不是企业会死之间并不是充份条件。

从前有个老太太,整天坐在街边哭,都出了名,一个外地人路过,问她为什么哭,她说,大女儿嫁给了卖伞的,二女儿嫁给了卖鞋的,晴天大女儿家一定不好过,阴天二女儿家一定不好过,只有晴天和阴天,所以天天伤心,行人很奇怪:不对呀,阴天大女儿就好过,晴天二女儿就好过呀!老太太听完突然忘了为什么哭,从此再也没哭过。

做品质管理的其实是在制造业企业中接触管理最深入的,最全面的,管理基础最好,其实社会分工细了,什么都细化了,品质和亚文化之间还有一种机会存在,品质管理可能是少有的不被细化分裂的体系,所以一个品质管理人员应该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综合管理能力会变成优势,而不是老鼠过街,或者谁都不愿理,品质管理成不了明日帝国, 但品质管理人员最容易发展成综合管理人员,因此机会仍然是要自己创造和把握的。

无论如何,不能站在品质心理放大镜背后去看别人。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heather9627 (威望:0) (北京 海淀) 其它行业 其它

赞同来自:

收藏了!:) 遇到问题的时候看看,会很有帮助

47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steventec
steventec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握着你毛绒绒的手,轻轻咬上一口,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