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返乡新冠疫情防控防堵的讨论
背景:
卫健委目前最新的政策要求:春节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才能返乡。此处的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主要包括跨省份返乡,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返乡或一些危险较高的职业的人员返乡。这个政策的实施时间是整个春运的时段,1月28日至3月8日。
目前来看,这份官方通告不够完全清晰。低风险城市之间的往来目前应该还是不需要做检测的。现在存有中高风险地区的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上海。其中黑龙江存在1个高风险地区,13个中风险地区;吉林1个高风险地区,6个中风险地区;辽宁2个中风险地区;北京1个高风险地区,2个中风险地区;河北3个高风险地区,40个中风险地区;上海3个中风险地区;其余省份城市均为低风险。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系列防疫举措,例如“应检尽检”,对陪护人员的管理,发热门诊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而在疫情年,公立医院本就承担着巨大的现金流和营收压力,在北方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这一压力尤为突出,很难和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相提并论,也让北方几波疫情中,院内感染频繁出现。
因为缺人缺物,在河北石家庄的部分医院,在发热门诊做核酸检测,个别患者甚至需要等待长达16小时才能拿到结果。发热门诊与血透病区、高压氧、医疗废物暂存点在同一幢小楼内,出入口相隔仅1米左右。
除了人、物、钱的投入,在经营压力下,院感工作的开展也难上加难。对于各个科室来说,院感工作属于隐形成本投入,很多医院对院感控制投入不够,原因就在于院感做的再好,也不会因此向病人收费。
八点健闻了解到,由于流调排查量过大,北方某省的流调有一个规定,从出发到要去做流调到给出流调报告的要求是,每一个人不超过4个小时。以城市经验来看,一个比较复杂的流调光是和流调对象聊就可以达到2个小时。而农村的流调相比城市更为困难,老年人较少使用智能手机,根据数据能够搜集到的信息非常有限。此外,农村更在乎人际关系,不愿意透露家人和自己的隐私,一些人在被流调的时候,流调员需要问很多问题,才能诱导其说出真实信息。
高质量的流调以及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与城市管理水平有关,没有此前的积累和应急预案,一时是很难高效实现的。
预警失灵,精准防控无法实施,全民核酸和封城就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一位流行病学专家对八点健闻表示,全民核酸检测不失为一种典型的懒政,是官员试图推卸责任的做法。“扩大防疫规模,多做检查,责任可能小一点。全民核酸都做了,再防不住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而一个地区的整体防控策略更多与决策者有关,重要的是是否参考了专业的建议。一位高校学者向八点健闻吐槽,其所在的大学的新冠肺炎防控组内,竟然没有公共卫生专家,全是领导。“这还是一个官本位的文化。”
学校是这样,地区更是这样。一位病毒学专家强调了有懂行专家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他举例称,上海隔离期间,经常做抗体加核酸。“隔离的人做抗体筛查就不太容易被漏检,如果核酸阴性,IgG阴性,但是IgM阳性,那这个人我肯定作为重点管控了,即使隔离期满了,我都不能让他跑。”
这是专家参与防控起到的作用,但是在北方的隔离点,他发现并不能做到这样的检测。“因为没有懂行的专家指导定方案。”
“你看上海的新闻发布会,市长书记不出来讲话的,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员。但是河北就不一样,没看到专家的身影,也不知道专家在决策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上述病毒学专家说。
“要不要做全员核酸检测,决策应该更加科学。钱不多,更应该有的放矢,花在刀刃上,千万人核酸检测大概10亿元,按50万每台,可以买两千台定量PCR仪。”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呼吁,“应该借这个机会,大力促进基层检测网络软体硬件的搭建,不仅仅是这次新冠,还为将来的防疫做长远考虑。”
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需求增加,是否有相应保障措施,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风险?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引导社会公众强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例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返乡人员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可到医疗机构进行采样,采样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卫健委已经多次要求医疗机构通过预约采样、间隔采样时间段,并落实加强通风、环境清洁消毒等标准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
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防堵,进行核酸检测是否是可以100%拦截?进行核酸检测过程必然会发生人员聚集排队,对新冠疫情的防控防堵是否造成二次伤害?
欢迎广大质量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我们的疫情防控持续有效。
卫健委目前最新的政策要求:春节返乡人员需持有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才能返乡。此处的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主要包括跨省份返乡,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返乡或一些危险较高的职业的人员返乡。这个政策的实施时间是整个春运的时段,1月28日至3月8日。
目前来看,这份官方通告不够完全清晰。低风险城市之间的往来目前应该还是不需要做检测的。现在存有中高风险地区的省份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上海。其中黑龙江存在1个高风险地区,13个中风险地区;吉林1个高风险地区,6个中风险地区;辽宁2个中风险地区;北京1个高风险地区,2个中风险地区;河北3个高风险地区,40个中风险地区;上海3个中风险地区;其余省份城市均为低风险。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一系列防疫举措,例如“应检尽检”,对陪护人员的管理,发热门诊的建设等,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
而在疫情年,公立医院本就承担着巨大的现金流和营收压力,在北方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这一压力尤为突出,很难和上海等发达地区的医疗机构相提并论,也让北方几波疫情中,院内感染频繁出现。
因为缺人缺物,在河北石家庄的部分医院,在发热门诊做核酸检测,个别患者甚至需要等待长达16小时才能拿到结果。发热门诊与血透病区、高压氧、医疗废物暂存点在同一幢小楼内,出入口相隔仅1米左右。
除了人、物、钱的投入,在经营压力下,院感工作的开展也难上加难。对于各个科室来说,院感工作属于隐形成本投入,很多医院对院感控制投入不够,原因就在于院感做的再好,也不会因此向病人收费。
八点健闻了解到,由于流调排查量过大,北方某省的流调有一个规定,从出发到要去做流调到给出流调报告的要求是,每一个人不超过4个小时。以城市经验来看,一个比较复杂的流调光是和流调对象聊就可以达到2个小时。而农村的流调相比城市更为困难,老年人较少使用智能手机,根据数据能够搜集到的信息非常有限。此外,农村更在乎人际关系,不愿意透露家人和自己的隐私,一些人在被流调的时候,流调员需要问很多问题,才能诱导其说出真实信息。
高质量的流调以及多部门的协同配合与城市管理水平有关,没有此前的积累和应急预案,一时是很难高效实现的。
预警失灵,精准防控无法实施,全民核酸和封城就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一位流行病学专家对八点健闻表示,全民核酸检测不失为一种典型的懒政,是官员试图推卸责任的做法。“扩大防疫规模,多做检查,责任可能小一点。全民核酸都做了,再防不住就不是我的责任了。”
而一个地区的整体防控策略更多与决策者有关,重要的是是否参考了专业的建议。一位高校学者向八点健闻吐槽,其所在的大学的新冠肺炎防控组内,竟然没有公共卫生专家,全是领导。“这还是一个官本位的文化。”
学校是这样,地区更是这样。一位病毒学专家强调了有懂行专家参与决策的重要性,他举例称,上海隔离期间,经常做抗体加核酸。“隔离的人做抗体筛查就不太容易被漏检,如果核酸阴性,IgG阴性,但是IgM阳性,那这个人我肯定作为重点管控了,即使隔离期满了,我都不能让他跑。”
这是专家参与防控起到的作用,但是在北方的隔离点,他发现并不能做到这样的检测。“因为没有懂行的专家指导定方案。”
“你看上海的新闻发布会,市长书记不出来讲话的,因为他们不是专业人员。但是河北就不一样,没看到专家的身影,也不知道专家在决策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上述病毒学专家说。
“要不要做全员核酸检测,决策应该更加科学。钱不多,更应该有的放矢,花在刀刃上,千万人核酸检测大概10亿元,按50万每台,可以买两千台定量PCR仪。”一位公共卫生专家呼吁,“应该借这个机会,大力促进基层检测网络软体硬件的搭建,不仅仅是这次新冠,还为将来的防疫做长远考虑。”
春运期间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需求增加,是否有相应保障措施,避免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交叉感染风险?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始终引导社会公众强调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例如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返乡人员需要进行核酸检测的,可到医疗机构进行采样,采样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卫健委已经多次要求医疗机构通过预约采样、间隔采样时间段,并落实加强通风、环境清洁消毒等标准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
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控防堵,进行核酸检测是否是可以100%拦截?进行核酸检测过程必然会发生人员聚集排队,对新冠疫情的防控防堵是否造成二次伤害?
欢迎广大质量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我们的疫情防控持续有效。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3 个回复
yijiayige (威望:636) (江苏 苏州) 机械制造 经理 - 工作经验超过15年,熟悉绝大多数质量相关管理和技...
赞同来自: michaelchen521 、gameoverz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