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PK 和PPK
大佬们,我现在对同轴度连续取样30件,计算CPK 1.6,ppk 1.1。这个数据怎么理解?ppk 不合格能说明过程稳定吗?感谢!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请叫我刘工 (威望:58) (江苏 苏州) 汽车制造相关 Quality supervisor - ASQ黑带/CAQ黑带
赞同来自: 钱 健 、我不是苹果 、LRJ441420 、Solo1165902078
同轴度属单边公差,也就是只用USL算(越小越好),也就是只有CPu,首先公式不要搞错导致算错(很多人不清楚,还按照常规CPK算),建议你自查一下
另外CPK一般至少125pcs(也有说是100的),总体来说,一般至少25组,每组3~5pcs,也就是75pcs以上就可以了,具体sample size 基于你的过程(比如破坏性考虑成本,测试周期长考虑时间。。。)
那么为啥25组? 看下中心极限定理,一般>25(也有学者说30的),样本均值默认服从正态分布(CPK的前提),免你去做正态性检验的步骤了
总之,你取得30件太少肯定不行,你正向想想,首先CPK算要分组,至少25组,你30件,那么每组只有1件多,怎么算极差R(max-min),极差都没有,分母的西格玛怎么算呢(CPK分布是用R bar估计的)
从你题中的结果看:
另外CPK比PPK大是正常现象,因为CPK用组内变差算,PPK用总变差算,分母西格玛前者小,数值自然大
PPK只有1.1,不知道你什么行业,汽车行业肯定不合格(能力不够,至少1.67,有的客户前期甚至>2),但不是说明不稳定,注意,稳定和过程能力没直接关系,而且算PPK也不需要过程稳定(相反,CPK需要稳定+正态分布)
UP主基础知识要补一补,做质量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拎不清会被质疑你的专业性
多看看蓝皮书,红皮书
另外CPK一般至少125pcs(也有说是100的),总体来说,一般至少25组,每组3~5pcs,也就是75pcs以上就可以了,具体sample size 基于你的过程(比如破坏性考虑成本,测试周期长考虑时间。。。)
那么为啥25组? 看下中心极限定理,一般>25(也有学者说30的),样本均值默认服从正态分布(CPK的前提),免你去做正态性检验的步骤了
总之,你取得30件太少肯定不行,你正向想想,首先CPK算要分组,至少25组,你30件,那么每组只有1件多,怎么算极差R(max-min),极差都没有,分母的西格玛怎么算呢(CPK分布是用R bar估计的)
从你题中的结果看:
另外CPK比PPK大是正常现象,因为CPK用组内变差算,PPK用总变差算,分母西格玛前者小,数值自然大
PPK只有1.1,不知道你什么行业,汽车行业肯定不合格(能力不够,至少1.67,有的客户前期甚至>2),但不是说明不稳定,注意,稳定和过程能力没直接关系,而且算PPK也不需要过程稳定(相反,CPK需要稳定+正态分布)
UP主基础知识要补一补,做质量的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拎不清会被质疑你的专业性
多看看蓝皮书,红皮书
zhangjunahbb • 2021-05-05 15:53
确切的说,同轴度不是单边公差,而是双边公差。一般工程图给出的是上限,下限为0,不知你可认可,以上供参考。
Jason_Wang • 2021-05-06 08:58
@zhangjunahbb:0是自然边界,不是下限。同轴度是没有争议的单边公差,只不过有些特殊,负值不能产生。
Jason_Wang • 2021-05-06 09:02
@zhangjunahbb:同样,取正值的单边公差也有自然边界。比如规定直径是10的钢筋抗拉强度大于XXN/m^2,这个也不可能到正无穷,也只能到材料的极限值。
Solo1165902078 • 2021-05-13 17:04
厉害了,为什么我接触到的都是试产一次,一个制程(如冲压或者CNC)连续间隔取样32pcs送测FAI及CPK就好了呢?是不是量产阶段批量生产过程中才能用PPK?CPK还要分组?应该是在X-R图中才用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