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具术语解释
术语解释
Cmk 针对对象是——设备对产品质量的能力指数
Cmk 是德国汽车行业常采用的参数,称为临界机器能力指数, 是衡量设备运行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CMK仅考虑设备本身对产品结果的影响,因此,在采样时对除设备因素外的其他因素要严加控制;
CMK考虑的是短期离散,因此取样必须是短时间内取样;
CMK同时考虑样本分布的平均值与规范中心值的偏移;
CPK(或CP)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Cmk,我们关心的是机器设备本身的能力,在取样过程中要尽量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减少环境影响),相同的操作者(减少人的因素影响),采用标准的作业方法(法),针对相同的加工材料(同一批原材料),只考核机器设备本身的变差。在计算方法上,取样数目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客户要求,公司规定,采样成本等综合考虑),但原则上应该大于30个,这是因为取样的子样空间实际上不是正态分布而是t分布,当样本数大于30时,才接近正态分布。而我们所采用的公式是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
设备能力指数Cmk表示仅由设备普通原因变差决定的能力,与Cpk Ppk不同在于取样方法不同,是在机器稳定工作时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Cmk=T/6sigma,sigma即可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s估计,又可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分组后的Rbar/d2来估计,由于根据美国工业界的经验,过程变差的75%来自设备变差,如果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s估计的sigma或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分组后的Rbar/d2估计的sigma来计祘Cpk的话,人机料法环总普通原因变差为8sigma, Cpk=T/8sigma,(为方便,上面公式都是分布中心和公差中重合时)
机器能力:“机器能力”由公差与生产设备的加工离散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证明,此时只考虑短期的离散,尽可能地排除对过程有影响而非机器的因素。
CPK:强调的是过程固有变差和实际固有的能力;
CMK:考虑短期离散,强调设备本身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CPK:分析前提是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过程受控;
CMK:用于新机验收时、新产品试制时、设备大修后等情况;
CPK:至少1.33
CMK:至少1.67
CMK一般在机器生产稳定后约一小时内抽样10组50样本
CPK在过程稳定受控情况下适当频率抽25组至少100个样本
2
相关知识
Cpk 针对对象是——生产系统对产品质量的能力指数
CPK是指过程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稳定过程的实际加工能力。
1.CPK 是指操作者、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能力指数。
2.CPK计算经常与控制图Xbar-R图一起使用(判断是否是稳定状态,确定授控后,才计算CPK)
3.分组抽样,长时间取样
4.考虑中心有偏移
[图片]
PPK是指过程性能指数,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 , PPK反映的是当前合格率水平。
3
公式解释
[图片]
S:取样数据的标准差,用STDEV公式直接计算
T:公差范围,即上、下极限值之差
K: 为修正系数或偏离系数
Bi:平均值Xbar 和测量的理论中间值之差
Bi=[ Xbar - 图纸中间值 -(上偏差+下偏差)/2]
[图片]
USL:图纸上限尺寸,(中间值+上公差)
LSL: 图纸下限尺寸,(中间值+下公差)
Xbarbar:每组抽样数据的平均数,然后再平均数 (其实就是所有抽样数据的平均数)
Rbar:每组抽样数据的极差的平均数
d2:跟据抽样数据的多少而对应的修正系数,有表可查
[图片]
S: 取样数据的标准差,用STDEV公式直接计算
附注:CMK和PPK的公式其实是一样的。
4
使用场景
Cmk:
1. 生产线上所有影响SC尺寸的设备特性参数
例如:
伺服位移反馈-- 滑道行程
力传感器--滑道最大力和最小力
模具冲头--滑道挡点深度
定量阀--注油量
螺丝枪--螺丝扭矩
还有一些位置尺寸 等和所有的影响装配SC的设备特性
2.使用阶段:量产前和量产后
CPK,PPK:
1. SPC 控制图----产品图纸上的所有SC特性
例如:SC位置度、SC力值......
2. 使用阶段:PPK量产前、CPK量产后
Cmk 针对对象是——设备对产品质量的能力指数
Cmk 是德国汽车行业常采用的参数,称为临界机器能力指数, 是衡量设备运行稳定性的一个指标。
CMK仅考虑设备本身对产品结果的影响,因此,在采样时对除设备因素外的其他因素要严加控制;
CMK考虑的是短期离散,因此取样必须是短时间内取样;
CMK同时考虑样本分布的平均值与规范中心值的偏移;
CPK(或CP)工序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Cmk,我们关心的是机器设备本身的能力,在取样过程中要尽量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减少环境影响),相同的操作者(减少人的因素影响),采用标准的作业方法(法),针对相同的加工材料(同一批原材料),只考核机器设备本身的变差。在计算方法上,取样数目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客户要求,公司规定,采样成本等综合考虑),但原则上应该大于30个,这是因为取样的子样空间实际上不是正态分布而是t分布,当样本数大于30时,才接近正态分布。而我们所采用的公式是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
设备能力指数Cmk表示仅由设备普通原因变差决定的能力,与Cpk Ppk不同在于取样方法不同,是在机器稳定工作时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Cmk=T/6sigma,sigma即可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s估计,又可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分组后的Rbar/d2来估计,由于根据美国工业界的经验,过程变差的75%来自设备变差,如果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s估计的sigma或用至少连续50件的数据分组后的Rbar/d2估计的sigma来计祘Cpk的话,人机料法环总普通原因变差为8sigma, Cpk=T/8sigma,(为方便,上面公式都是分布中心和公差中重合时)
机器能力:“机器能力”由公差与生产设备的加工离散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证明,此时只考虑短期的离散,尽可能地排除对过程有影响而非机器的因素。
CPK:强调的是过程固有变差和实际固有的能力;
CMK:考虑短期离散,强调设备本身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CPK:分析前提是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过程受控;
CMK:用于新机验收时、新产品试制时、设备大修后等情况;
CPK:至少1.33
CMK:至少1.67
CMK一般在机器生产稳定后约一小时内抽样10组50样本
CPK在过程稳定受控情况下适当频率抽25组至少100个样本
2
相关知识
Cpk 针对对象是——生产系统对产品质量的能力指数
CPK是指过程能力指数,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稳定过程的实际加工能力。
1.CPK 是指操作者、设备、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能力指数。
2.CPK计算经常与控制图Xbar-R图一起使用(判断是否是稳定状态,确定授控后,才计算CPK)
3.分组抽样,长时间取样
4.考虑中心有偏移
[图片]
PPK是指过程性能指数,是进入大批量生产前,对小批生产的能力评价 , PPK反映的是当前合格率水平。
3
公式解释
[图片]
S:取样数据的标准差,用STDEV公式直接计算
T:公差范围,即上、下极限值之差
K: 为修正系数或偏离系数
Bi:平均值Xbar 和测量的理论中间值之差
Bi=[ Xbar - 图纸中间值 -(上偏差+下偏差)/2]
[图片]
USL:图纸上限尺寸,(中间值+上公差)
LSL: 图纸下限尺寸,(中间值+下公差)
Xbarbar:每组抽样数据的平均数,然后再平均数 (其实就是所有抽样数据的平均数)
Rbar:每组抽样数据的极差的平均数
d2:跟据抽样数据的多少而对应的修正系数,有表可查
[图片]
S: 取样数据的标准差,用STDEV公式直接计算
附注:CMK和PPK的公式其实是一样的。
4
使用场景
Cmk:
1. 生产线上所有影响SC尺寸的设备特性参数
例如:
伺服位移反馈-- 滑道行程
力传感器--滑道最大力和最小力
模具冲头--滑道挡点深度
定量阀--注油量
螺丝枪--螺丝扭矩
还有一些位置尺寸 等和所有的影响装配SC的设备特性
2.使用阶段:量产前和量产后
CPK,PPK:
1. SPC 控制图----产品图纸上的所有SC特性
例如:SC位置度、SC力值......
2. 使用阶段:PPK量产前、CPK量产后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0 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