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0内审员认证知识详细介绍
ISO9000内审员认证课程知识介绍
什么是ISO?
什么是ISO9000?
什么是认证?(解释了产品认证与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
推行ISO9000对企业的作用
ISO9000内审员的需求
什么是ISO9000内审员?
ISO9000内审员的作用
怎样成为内审员?
ISO9000内审员认证培训与考试课程
1、发证机构简介 2、举办机构简介 4远程报名参加培训与考试流程 3、课程简介 4、考试与证书简介 5、培训课时及其他 6、常见问题答复
什么是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他如IEC 也比较大。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EC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199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二十一世纪的管理趋势是将这三个管理体系同时运用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共同实现。 三个管理体系的共同点是对损失的控制管理。损失控制管理可以被视为把诸如质量、环境、保安、安全、卫生等管理课题综合起来,针对所有可能导致损失的置身环境和公司运作的关健地方施加管理。这是一项有系统的工作,在于找出潜在的损失,评估风险,对适当的控制作出决定,实行损失控制系统并对之进行监测。
什么叫ISO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
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到1999年底,已陆续发布了22项标准和2项技术报告。
为了提高标准使用者的竞争力,促进组织内部工作的持续改进,并使 标准适合于各种规模(尤其是中小企业)和类型(包括服务业和软件)组织的需要,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000年12月15日,ISO/TC 176正式发布了新版本的ISO9000族标准,统称为2000版ISO9000族标准。
在200版ISO9000族标准中,包括4项核心标准: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 19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产品品质认证、品质管理体系认证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产品品质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品质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品质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1971年,ISO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品质认证制度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品质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
产品品质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品质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品质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
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是在国际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已经被公认为“ISO9000现象”。
推行ISO对企业的作用
1.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4.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6.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ISO内审员的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优秀企业纷纷跨入ISO9000认证的行列,国务院更要求全国三年内完成10万家企业的ISO认证。
国内企业界对ISO9000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呈几何级数递增,而国内熟悉ISO9000的人员却非常之少。
按规定20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至少需2-3名内审员,是每个需认证的企业必备的人员。
内审员是组织内部非常优越的职位,可以全面地接触到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各方面,并在其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他们往往可能成为管理者的重点培养对象,并有机会成为组织最高管理者得力的左右手,通常是组织内部最具发展前途的职位。
什么是ISO内审员?
随着质量认证事业的发展,各企业单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谋求获得第三方认证注册的资格。同时各企业在内部都制订了内部质量审核的程序,经常开展质量审核工作,不断自我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产品质量。从事该类工作的人就称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简称内审员)。
内审员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对本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即所谓第一方审核,内审员也常常担任对分承包方的质量体系进行第二方审核。
内审员要有一定的数量,足以应付例行的和特殊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任务,还要考虑派往本组织的供方去作第二方审核。
所有内审员需经一定的培训,由权威机构评估、审核合格后,由组织领导正式任命,授予进行审核的权力。
ISO内审员的作用
内审员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质量体系的运行需要持续地进行监控,对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二.在内部审核时,对质量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三.内审员在内部审核中与各部门的职工群众有着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
四.在第二、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
五.内审员一般在企业的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
什么是ISO?
什么是ISO9000?
什么是认证?(解释了产品认证与管理体系认证的区别)
推行ISO9000对企业的作用
ISO9000内审员的需求
什么是ISO9000内审员?
ISO9000内审员的作用
怎样成为内审员?
ISO9000内审员认证培训与考试课程
1、发证机构简介 2、举办机构简介 4远程报名参加培训与考试流程 3、课程简介 4、考试与证书简介 5、培训课时及其他 6、常见问题答复
什么是ISO?
ISO是一个组织的英语简称。其全称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翻译成中文就是“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它成立于1947年2月23日,它的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简称ISA)。他如IEC 也比较大。IEC即“国际电工委员会”,1906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EC主要负责电工、电子领域的标准化活动。而ISO负责除电工、电子领域之外的所有其他领域的标准化活动。
ISO 宣称它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进标准化及其相关活动的发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在智力、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开展合作。”
ISO 现有117个成员,包括117个国家和地区。
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每年一次的“全体大会”,其日常办事机构是中央秘书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央秘书处现有170名职员,由秘书长领导。
*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
*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1:1996
*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OHSAS18001
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二十一世纪的管理趋势是将这三个管理体系同时运用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以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的共同实现。 三个管理体系的共同点是对损失的控制管理。损失控制管理可以被视为把诸如质量、环境、保安、安全、卫生等管理课题综合起来,针对所有可能导致损失的置身环境和公司运作的关健地方施加管理。这是一项有系统的工作,在于找出潜在的损失,评估风险,对适当的控制作出决定,实行损失控制系统并对之进行监测。
什么叫ISO
ISO通过它的2856个技术机构开展技术活动。其中技术委员会(简称TC)共185个,分技术委员会(简称SC)共611个,工作组(WG)2022个,特别工作组38个。
ISO的2856个技术机构技术活动的成果(产品)是“国际标准”。ISO现已制定出国际标准共10300多个,主要涉及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包括服务产品、知识产品等)的技术规范。
ISO制定出来的国际标准除了有规范的名称之外,还有编号,编号的格式是:ISO+标准号++冒号+发布年号(方括号中的内容可有可无),例如:ISO8402:1987、ISO9000-1:1994等,分别是某一个标准的编号。
但是,“ISO9000”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族标准的统称。根据ISO9000-1:1994的定义:“‘ISO9000族’是由ISO/TC176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什么叫TC176呢?TC176即ISO中第176个技术委员会,它成立于1980年,全称是“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1987年又更名为“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品质管理和品质保证技术的标准。
TC176最早制定的一个标准是ISO8402:1986,名为《品质-术语》,于1986年6月15日正式发布。1987年3月,ISO又正式发布了ISO9000:1987、ISO9001:1987、ISO9002:1987、ISO9003:1987、ISO9004:1987共5个国际标准,与ISO8402:1986一起统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此后,TC176又于1990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1年发布了三个标准,1992年发布了一个标准,1993年发布了五个标准;1994年没有另外发布标准,但是对前述“ISO9000系列标准”统一作了修改,分别改为ISO8402:1994、ISO9000-1:1994、ISO9001:1994、ISO9002:1994、ISO9003:1994、ISO9004-1:1994,并把TC176制定的标准定义为“ISO9000族”。1995年,TC176又发布了一个标准,编号是ISO10013:1995。到1999年底,已陆续发布了22项标准和2项技术报告。
为了提高标准使用者的竞争力,促进组织内部工作的持续改进,并使 标准适合于各种规模(尤其是中小企业)和类型(包括服务业和软件)组织的需要,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000年12月15日,ISO/TC 176正式发布了新版本的ISO9000族标准,统称为2000版ISO9000族标准。
在200版ISO9000族标准中,包括4项核心标准:
ISO 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 19011:2000《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什么叫认证
“认证”一词的英文原意是一种出具证明文件的行动。ISO/IEC指南2:1986中对“认证”的定义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证实某一经鉴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举例来说,对第一方(供方或卖方)生产的产品甲,第二方(需方或买方)无法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来判定。第三方既要对第一方负责,又要对第二方负责,不偏不倚,出具的证明要能获得双方的信任,这样的活动就叫做“认证”。
这就是说,第三方的认证活动必须公开、公正、公平,才能有效。这就要求第三方必须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信,必须独立于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须与第一方和第二方没有经济上的利害关系,或者有同等的利害关系,或者有维护双方权益的义务和责任,才能获得双方的充分信任。
那么,这个第三方的角色应该由谁来担当呢?显然,非国家或政府莫属。由国家或政府的机关直接担任这个角色,或者由国家或政府认可的组织去担任这个角色,这样的机关或组织就叫做“认证机构”。
现在,各国的认证机构主要开展产品品质认证、品质管理体系认证两方面的认证业务:
1.产品品质认证
现代的第三方产品品质认证制度早在1903年发源于英国,是由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BSI的前身)首创的。
在认证制度产生之前,供方(第一方)为了推销其产品,通常采用“产品合格声明”的方式,来博取顾客(第二方)的信任。这种方式,在当时产品简单,不需要专门的检测手段就可以直观判别优劣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品种日益增多,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日趋复杂,仅凭买方的知识和经验很难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加之供方的“产品合格声明”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一套,真真假假,鱼龙混杂,并不总是可信,这种方式的信誉和作用就逐渐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前述产品品质认证制度也就应运而生。
1971年,ISO成立了“认证委员会”(CERTICO),1985年,易名为“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促进了各国产品品质认证制度的发展。
现在,全世界各国的产品品质认证一般都依据国际标准进行认证。国际标准中的60%是由ISO制定的,20%是由IEC制定的,20%是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据各国自己的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进行认证的。
产品品质认证包括合格认证和安全认证两种。依据标准中的性能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合格认证;依据标准中的安全要求进行认证叫做安全认证。前者是自愿的,后者是强制性的。
产品品质认证工作,从20世纪30年代后发展很快。到了50年代,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国家多数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国是从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个认证机构—“中国电子器件质量认证委员会”,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发展快。
2.品质管理体系认证
这种认证是由西方的品质保证活动发展起来的。
1959年,美国国防部向国防部供应局下属的军工企业提出了品质保证要求,要求承包商“应制定和保持与其经营管理、规程相一致的有效的和经济的品质保证体系”,“应在实现合同要求的所有领域和过程(例如:设计、研制、制造、加工、装配、检验、试验、维护、装箱、储存和安装)中充分保证品质”,并对品质保证体系规定了两种统一的模式:军标MIL-Q-9858A《品质大纲要求》和军标MIL-I-45208《检验系统要求》。承包商要根据这两个模式编制“品质保证手册”,并有效实施。政府要对照文件逐步检查、评定实施情况。这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第二方品质体系审核的雏形。这种办法促使承包商进行全面的品质管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后来,美国军工企业的这个经验很快被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军工部门所采用,并逐步推广到民用工业,在西方各国蓬勃发展起来。
随着上述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各国的认证机构在进行产品品质认证的时候,逐渐增加了对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进行审核的内容,进一步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发展。到了70年代后期,英国一家认证机构BSI(英国标准协会)首先开展了单独的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业务,使品质保证活动由第二方审核发展到第三方认证,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更加推动了品质保证活动的迅速发展。
通过三年的实践,BSI认为,这种品质保证体系的认证适应面广,灵活性大,有向国际社会推广的价值。于是,在1979年向ISO提交了一项建议。ISO根据BSI的建议,当年即决定在ISO的认证委员会的“品质保证工作组”的基础上成立“品质保证委员会”。1980年,ISO正式批准成立了“品质保证技术委员会”(即TC176)着手这一工作,从而导致了前述“ISO9000族”标准的诞生,健全了单独的品质体系认证的制度,一方面扩大了原有品质认证机构的业务范围,另一方面又导致了一大批新的专门的品质体系认证机构的诞生。
自从1987年ISO9000系列标准问世以来,为了加强品质管理,适应品质竞争的需要,企业家们纷纷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在企业内部建立品质管理体系,申请品质体系认证,很快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目前,全世界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推行ISO9000国际标准,约有40个品质体系认可机构,认可了约300家品质体系认证机构,20多万家企业拿到了ISO9000品质体系认证证书,第一个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多边承认协议也于1998年1月22日和1998年1月24日先后在中国广州诞生。
一套国际标准,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被这么多国家采用,影响如此广泛,这是在国际标准化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已经被公认为“ISO9000现象”。
推行ISO对企业的作用
1.强化品质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3.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4.在产品品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6.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ISO内审员的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优秀企业纷纷跨入ISO9000认证的行列,国务院更要求全国三年内完成10万家企业的ISO认证。
国内企业界对ISO9000方面专业人才的需求呈几何级数递增,而国内熟悉ISO9000的人员却非常之少。
按规定200人左右的小型企业至少需2-3名内审员,是每个需认证的企业必备的人员。
内审员是组织内部非常优越的职位,可以全面地接触到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各方面,并在其中起到相当关键的作用。他们往往可能成为管理者的重点培养对象,并有机会成为组织最高管理者得力的左右手,通常是组织内部最具发展前途的职位。
什么是ISO内审员?
随着质量认证事业的发展,各企业单位纷纷建立了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谋求获得第三方认证注册的资格。同时各企业在内部都制订了内部质量审核的程序,经常开展质量审核工作,不断自我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产品质量。从事该类工作的人就称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员(简称内审员)。
内审员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对本单位的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即所谓第一方审核,内审员也常常担任对分承包方的质量体系进行第二方审核。
内审员要有一定的数量,足以应付例行的和特殊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任务,还要考虑派往本组织的供方去作第二方审核。
所有内审员需经一定的培训,由权威机构评估、审核合格后,由组织领导正式任命,授予进行审核的权力。
ISO内审员的作用
内审员在一个组织内对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和改进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一.质量体系的运行需要持续地进行监控,对质量体系的运行起监督作用。
二.在内部审核时,对质量体系的保持和改进起参谋作用。
三.内审员在内部审核中与各部门的职工群众有着广泛的交流和接触,在质量管理方面起沟通领导与群众之间的渠道和纽带作用。
四.在第二、三方审核中起内外接口的作用。
五.内审员一般在企业的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质量体系的有效实施方面起带头作用。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 个回复
lixu361608242 (威望:0) (福建 厦门) - 啤酒泡泡00oo. 做自己想做的事 并把它做...
赞同来自:
想多学习内审方面的对内审知识知道得不多。请多多回贴相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