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六西格玛品质论坛所有网友腊八节快乐!
在我国民间,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腊”在古代原本是一种在岁终进行的祭祀的名称。东汉蔡邕《独断》一书中明确地说:“腊者,岁终大祭。”应劭《风俗通》一书中亦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人们便认为这是天地诸神及祖先帮助护佑的结果,于是便要举行盛大的祭典,来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腊祭常于年底举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举行腊祭的岁终之月称为“腊月”了。
可是,在秦汉以前,由于各代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因而腊月所指的月份也就不一致。据一些典籍记载,一直到了秦汉以后,人们才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农历十二月作为岁终的“腊月”固定下来。可直到此时,腊祭举行的日期仍不固定———有时在月初,有时在月底,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多数的腊祭都定在了十二月的戌日即腊月初八这一天,再加上当时腊祭所祀之神又正好是8位,人们就把腊日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此后,腊八之说便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腊八节。
古时,人们在腊日这天除了要祭祀诸位神灵和自己的祖先之外,尚有许多其他的活动。汉时曾规定腊日以猪羊祠社稷,此日纵吏民宴饮。晋时腊日饮祭后,老人儿童为藏钩之戏。六朝时每逢腊日,村人们要击鼓、戴假面、扮傩,以逐疫。如南朝梁宗懔撰的《荆楚岁时记》中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乃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以金刚力士之威势来驱逐邪神、佑护来年五谷丰登和平安吉祥。唐时,腊日这天帝王要召群臣赐食口脂、腊脂,谓之“赐腊”。宋熙宁以后,宫廷之内亦有腊日赐君臣口脂、面药之礼。至于腊八粥的来历,与一则佛教传说有关。传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绝欲苦行六载,并因此而变得形销骨立,体虚神衰。某日,到尼连禅河沐浴后,饿昏倒地。以杂粮掺野果,用清泉煮粥,释迦牟尼喝完粥后,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苦思静修,并终于在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觉悟正法,得道成佛。后来,佛家便定此日为“佛成道日”,并在每年的这天,举行盛大的法会以示纪念。
在过去,腊八节也是春节的序幕,从这一天起,许多人家就开始忙于杀猪、打豆腐、腌制腊肉、采购年货,使年的气氛变得日渐浓厚;而现在的腊八节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些敬神贡佛、祭祖逐疫迷信色彩,流传的节俗一般也仅有喝腊八粥这一项了。(刘书龙)
《人民日报海外版》
腊八节的传说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俗称"过腊八"。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腊”在古代原本是一种在岁终进行的祭祀的名称。东汉蔡邕《独断》一书中明确地说:“腊者,岁终大祭。”应劭《风俗通》一书中亦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许多风俗习惯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当农业生产获得丰收,人们便认为这是天地诸神及祖先帮助护佑的结果,于是便要举行盛大的祭典,来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又因为在农民的生活中,人们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前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腊祭常于年底举行。久而久之,人们就把举行腊祭的岁终之月称为“腊月”了。
可是,在秦汉以前,由于各代所使用的历法不同,因而腊月所指的月份也就不一致。据一些典籍记载,一直到了秦汉以后,人们才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农历十二月作为岁终的“腊月”固定下来。可直到此时,腊祭举行的日期仍不固定———有时在月初,有时在月底,到了南北朝时期,由于当时多数的腊祭都定在了十二月的戌日即腊月初八这一天,再加上当时腊祭所祀之神又正好是8位,人们就把腊日固定在了腊月初八这一天。此后,腊八之说便逐渐流传开来并成为一个传统的民间节日———腊八节。
古时,人们在腊日这天除了要祭祀诸位神灵和自己的祖先之外,尚有许多其他的活动。汉时曾规定腊日以猪羊祠社稷,此日纵吏民宴饮。晋时腊日饮祭后,老人儿童为藏钩之戏。六朝时每逢腊日,村人们要击鼓、戴假面、扮傩,以逐疫。如南朝梁宗懔撰的《荆楚岁时记》中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言:‘腊鼓鸣,春草生’。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乃作金刚力士以逐疫,沐浴,转除罪障。”以金刚力士之威势来驱逐邪神、佑护来年五谷丰登和平安吉祥。唐时,腊日这天帝王要召群臣赐食口脂、腊脂,谓之“赐腊”。宋熙宁以后,宫廷之内亦有腊日赐君臣口脂、面药之礼。至于腊八粥的来历,与一则佛教传说有关。传说释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绝欲苦行六载,并因此而变得形销骨立,体虚神衰。某日,到尼连禅河沐浴后,饿昏倒地。以杂粮掺野果,用清泉煮粥,释迦牟尼喝完粥后,恢复了体力,在菩提树下苦思静修,并终于在我国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觉悟正法,得道成佛。后来,佛家便定此日为“佛成道日”,并在每年的这天,举行盛大的法会以示纪念。
在过去,腊八节也是春节的序幕,从这一天起,许多人家就开始忙于杀猪、打豆腐、腌制腊肉、采购年货,使年的气氛变得日渐浓厚;而现在的腊八节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那些敬神贡佛、祭祖逐疫迷信色彩,流传的节俗一般也仅有喝腊八粥这一项了。(刘书龙)
《人民日报海外版》
腊八节的传说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俗称"过腊八"。古代腊日没有定期,到了晋代以后,都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为腊八。传说佛祖释迦牟尼于这天成道。为了纪念释迦牟尼,北宋东京(开封)各大寺庙都在这天举行浴佛会,做七宝五味粥,这种粥叫腊八粥,又叫佛粥。后来民间也做腊八粥,甚至朝廷也做腊八粥,以赠百官。山东各地腊八日吃腊八粥极为普遍。德州的腊八粥用八种粮食和果品制作,其中必定有枣,象征吉祥。腊八粥的枣是“早“,栗是“力”,就是早下力气,争取明年五谷丰收。要把腊八粥做得稠一些,粘糊糊的,粘是“连”的谐音,意味着连年丰收。黄河口垦荒人家,家有新妇,腊八日用黄米、红枣制糕,名为“吃碗糕”。即墨把腊八节作为农家的节日,据说取自“七人八谷”,是对谷的纪念。
腊八节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俗话说:“腊八腊八,冻死叫化。”旧时,邹平等地的地主为了表示对长工的仁慈,过了腊八节才行辞退,临走时,赠送几个腊八糕。
腊八节的由来有两个传说。一说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进山修行.十二月初八这天因饥饿劳累栽倒路旁,被一牧羊女发现,用大米粥救活,使他大彻大悟.得道成佛。一说,明朝皇帝朱元璋小时给财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财主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命太监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欢宴群臣,后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4 个回复
风铃火焕 (威望:0) (广东 佛山) 电子制造 主管 -
赞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