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质量——道与术的哲学(我们经理的文章)

大艺为道,小技为术。质量管理从来都不仅仅是术的问题,无论多么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都是术的范畴,离开了道——质量文化和工作哲学的支撑,绝不可能有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质量是千古罪人,对于无法数计的企业管理者来说,她是红颜祸水,致使他们的帝国倾覆。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求之不得,弃之则亡。
质量不象厂房、设备、技术等等,可以花钱购买,她没有独立的形态,似乎看不见、摸不着,虚无缥缈,但她又无时无刻真真实实的存在,深深的困扰着企业王国的统治者。
她是一个精灵,浸润着企业的每一项工作。
对待质量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尊重、呵护、凡事认真的态度、拒绝差错和缺陷的工作哲学,舍此别无它策。

在质量管理发展历程中,人类发展了各种质量管理工具: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功能展开(QFD)、ISO9000系列标准、6σ管理法等等不一而足。
面对质量的不如意,许多的企业管理者在各种质量工具上大做文章,将质量工具炒得沸沸扬扬,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但是,他们却背离了质量工作最本质的东西,即质量工作绝不仅仅是工具的问题,而是质量哲学的问题。
大艺为道,小技为术。质量管理的工具,无论其表象多么华丽,其实都是术的范畴,而质量管理的精髓在于质量文化,这才是大道,而大道是无形的,是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细小的工作中的,体现在各级员工的行为习惯中,没有一点高贵华丽的成分和哗众取宠的色彩。
就质量工具本身来讲,没有好坏之分,高低之别,只有在大道的支持之下,坚持质量高于一切、坚持拒绝缺陷的质量哲学,任何一种质量工具(甚至没有系统的使用任何工具)都可以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推向辉煌的极致,使企业走向良性循环。
质量管理的根基在于良好的质量文化,离开了质量文化的支持,无论多好的质量工具也没有生存的土壤。大道无存,小道无依。质量工具如果不融入文化中去,必然是没有生命的花草,纵使千娇百媚,也只能是摆设而已,绝不会硕果累累。
凡事离不开认真二字,凡事只需认真二字,质量也一样。
一边摆弄着华丽的质量工具,孜孜不倦的追寻着改进质量的方法;一边却容忍着工作上不断的差错、产品上形形色色的缺陷,对待问题视而不见,从根本上就与质量哲学背道而驰。
无论怎样的质量工具,绝不是灵丹妙药,它只能在优秀的质量文化支撑下使优秀的企业腾飞,断不能离开文化使企业起死回生。
纵观日本企业质量提升之路,可以给我们很有用的启示: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日本产品是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代名词。可是从五十年代开始,日本开始贯彻质量高于一切的质量理念,他们用SPC培养员工们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用5S革除不良习性、创造美好环境,用QCC挖掘员工潜力、激发创造精神,用TQM控制质量环每一个过程、倡导全面合作的思想。
日本企业多年来将质量管理最基本的PDCA指导思想贯穿于质量管理的每一个过程,没有任何华丽的成分,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其根本的问题不在于工具的先进性,而在于质量工作的习惯,在于员工的工作哲学。他们质量的提升并没有过分的依赖质量工具,而是质量文化——认真、责任、拒绝缺陷的文化的自然结果,在质量文化的支撑下,辅以恰当的质量工具,质量的提升是自自然然的结果。
佛语有云:心即灵山。佛强调的是虔诚,而不是高深的佛理。
戴明有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质量就在平凡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质量就在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之中,而不在华丽的质量工具之中。
解决了道这一层面上的问题,形成积极向上、人人关心质量、拒绝缺陷和差错的质量文化氛围和质量工作哲学,术这一层面上的问题必然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企业上下主动关心工作质量的提高,积极寻求质量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即使没有工具你也会在工作中创造质量工具,则质量工具不求自得。
质量的修炼一如佛教的修炼,灵山不在西天,心即灵山。
麦加城中一块沉默万年的黑石可以引来众人朝拜,成为亿万教徒力量凝聚的源泉;质量是一种信仰,同样需要虔诚和朝拜,需要各级员工自主的力量的凝聚。
质量管理不像拧开水龙头那样一蹴而就,质量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习惯,是一个企业的生活方式,这正是戴明博士传授给日本人的诀窍,成就了日本世界级的质量水准。
质量的提升不在术的高深,而在于道的浸润——质量就在平凡的工作之中。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xhxh1981 (威望:0) - 我的努力.成就我事业~

赞同来自: LIU471723

看待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去看。单从某一个角度的话。往往就会产生偏激的看法。
时代不同,也许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才有许多不同的意见~

66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ewing50
ewing50

我带你走~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