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料
自已收集编写的质量意识培训教材,现在发上来给大家参考一下。请多多指教。好的话别忘了支持一下哟。
日本企业的管理及给我们的思考
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亚洲的东部,与我国隔海相望。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群岛国家(除了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外还有6800多小岛),其国土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686亿人。,相当于一个半广东,日本地少人多,资源相当缺乏95%的煤,99.8%的石油,近95%的矿石依附进口,可以说除了淡水外什么都没有,但日本却又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被称之为世界债主。200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是4.2亿万美元,人均GDP约3.29万美元,东京市工薪阶层的年平均收入达6万多美元近50万人民币。(同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2亿万美元,人均1000美元,美国人均GDP3.54万美元,香港2万多美元,台湾1.5万美元)
中国与日本交住的历史悠久,但仇恨历史也悠久,说起来我国属于日本文化的母国,日本的发展很大程序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影响,日本的文字、建筑都跟中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早在唐朝时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给日本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帮助日本于公元645年建立了类似唐朝的封建制度,从那里起日本就开始吸收中国的文化,但随着日本的发展中日之间也就多了许多的冲突,明代东南沿海的偻寇,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达50年,再后来的9.18事件侵占东三省,1937年7月7日的芦钩桥事件全面侵华,以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再到现代的东海、钓鱼岛。当然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对这些进行深入的控讨,只是随便介绍一下背景而已,何况我们对日本的认识除了民族的仇恨外还有日本产品、日本企业、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日本的产品风靡全球,汽车、电器、机械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好用、实用、耐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甚至日本的产品成为一高档的象征。日本企业中索尼、本田、丰田、三凌、松下等等一大批都是世界企业界的龙头老大,日本企业的5S、精益制造等管理模式更是影响着全世界的企业界,我们谈到日本企业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向往和佩服,整洁、有序、高效都让人为之赞叹。
在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二战时期日本倾全国之力把战火燃到了亚洲的大部份土地,战线长达几千公里,不可一世。最后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打击下于1945年宣布投降,并在广岛和长崎挨了美国两个原子弹,全国城市基本上受到了毁灭性的轰炸,美国军队开进了日本全面对日本实施管制,日本也由此沦落到民不瞭生地步,但他们仅花10年的时间到1955年就恢复战前的水平,(不过那时候他们比欧美相差甚远,国民生产总值才是美国的6.7%,在资本主义国家排名第34位,整个科学技术落后欧美20年),但到了70年代中期日本就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进入国际先进行例,基科学技术水平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强国,80年代之前它的工厂以惊人的高效率生产着高品质的产品,那时候大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管理人员跨超太平洋到日本学习取经。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为当时西方最畅销的商业书籍,那时候日本企业的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适时制造都是世界上最为热门的管理时尚,那时的日本企业远远走在经营效率的前沿,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似乎可以永远持续改进、不断地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让世界企业都为之惊奇、疑惑。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发展如此的快呢?有众多的原因政治环境、发展机遇、人才、市场环境、社会经济体制等等这些我们在这里也没有必要去研究我们只去控讨一下日本企业成功的相关管理方式。
一、 质量理念。
精益生产。二战后当西方的战胜者们正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中的时候,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一片萧条,经济崩溃,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达1300万人),公债已超过全年国民改入,物价上涨严重。当时有学者形容日本前途是:“迷雾茫茫、昏天暗地”日本经济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重整工业,恢复经济日本请来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日本经济的出路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当进在西方并不受欢迎的“戴明”和“约瑟夫。朱兰”。他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质量控制”的讲座,为日本企业带来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大为日本企业界所接受,戴明也由此成为日本工业乃至世界工业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那时候戴明坚持把“建立坚定不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目标”放到企业管理的第一位,把质量问题从工厂的车间转移到每个管理者的桌面上,把全面质理管理架在原来统计质量控制之上,朔造成一种新的企业哲学,丰田公司也由此理念开发出精益生产模式《JIT》,精益生产也叫丰田制造系统,其基于这样的假设,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是由不得不修复次品导致的,而资金的浪费则是由保留非必需的大量存货引起的。精益生产的精华在于一、只生产所需的产品即按需生产、适时生产,从而减少成本积压,加快业务流程。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把每个人都变成质检员,都有责任随时纠正错误,将不合格品减少到最低限度。三、按单制造,由需求拉动生产。通过在50年代开始实施精益生产使以丰田为主的日本企业短短几十年就发展成为世界最优秀最成功的企业。
持续改进。除了精益生产外日本企业强调连续改进,其主要是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发现他们,改进他们,并找出其产生原因采取一定措施时行预防,进而减少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另外日本企业也不断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持续改时,不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品的功能,使各种产品快速更替保持较强的适宜和领先,持续改进和精益生产的配合使企业的生产线灵活,弹性,使日本企业很容易适应产品型号的快速变动,从而适应了市场的要求。
5S等基础管理。另一个日本人强调凡事从小做起注重细节,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创造出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内容的最简单但又很有成效的5S管理方式,从而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让环境来培养人的习惯,提升人的素质,让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做事能够认真、负责、严谨,从而保证了其它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更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管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二、 企业文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日本企业都非常重视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什么叫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一种性格、一种观念、一种环境。就像人的品德思想行为一样。一般来说企业有两种基础一种是硬件:如厂房机器等,另一种就是软件,如:经营理念、意识、企业文化等。在以前商品经济时代企业的硬件是企业的根本,而到了现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软件就慢慢转变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成份,如果一个企业只有良好的硬件而没有良好的软件那么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只是一位老板,但如果一个企业既有良好的硬件又有优秀的软件那么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就不只是位老板而还可能是位经营者、企业家,因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有一个积极、上进、不断提高的氛围。能够不断去克服去创造。俗话说“学勤三年学懒三日”就如让不叠被子的人起床后叠好被子那么可能要好长时间才能叠好才能成一种习惯,但如果让天天叠被子的人不叠被子的话一天就足够了。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水平,那么这个企业肯定会发展壮大。就如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答案是能让差学生变成好学生,能让好学生变成优秀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为什么?因为学生差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让差学生变好就是你的责任,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而在日本,日本企业不论大小都基本上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员工的培养。日本企业普遍对劳动力市场依赖性较低。在聘用员工时,更看重基本素质,而不是具体技能,日本企业内普遍都有一种学习的气氛,企业不断通过人才培训帮助员工建立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创造合作与竟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接收新的事物,增长见识,都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这是他们的企业文化灵魂,日本企业在员工的培训中除要求员工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外,还要求学习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等软技能。他们通过人才培训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不断增大。大家都知道松下电器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企业之一,但松下却以“松下电器公司是培养人的公司,同时兼做电器制品”作为企业方针,把人看成资源,把教育看成是发展的手段,坚持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创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所以很多分析家都说松下的成功是就是建立在建立良好的经营理念,形成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在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企业如海尔。海尔集团被人是我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其被称为吃“休克鱼”专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海尔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让所兼并的亏损国企业扭亏为盈,海尔的经营方式甚至被美国哈佛大学选进工商管理案例库。海尔又怎么有这样的本事呢?也离不开其培养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集团从一直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了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人人的能力,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在海尔集团90年代初的第一战略期里甚至采用了限制产量,腾出时间来抓质量,抓基础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建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坚强有力的企业机体。从而让海尔在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海尔遵循“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思想,建立了以”干什么学什锦。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培训原则经常对每一位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使企业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
三、企业的诊断机制。另外日本的咨询机构也相当完备,遍布范围也很广,而企业对他们也非常重视,企业能够经常请他们及时正确地为企业管理现状进行综合的调查、分析,指出其在经营管理上需改善的地方并提出改善方法,所以日本企业在70年代就实现了专家化和科学化。
四、共识型领导,日本企业的领导方式不像西方那样有明确的命令线,管理层与生产员工之间有明确的界限,而是追求所有成员平等,强调要全体达成共识和共同决策,所以日本企业员工下班后经常在一起去喝酒、泡温泉,企业也较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无形中加强了沟通和了解,达成了一些共识。在日本企业的会议中领导者经常保持党内默而让部下去争论某项决策的优点和缺点,等达成共识后选取方案去实施,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执行力,另外企业推行终身雇用、职位轮换的模式,员工其本上不必担心被解雇的风险,人员流动极少,从而使员工能与公司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员工对工作对企业了解深透生产率、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管理人员在晋升之前需先在各种不同职位经过多年的轮换,这样能让管理人员清楚了解企业基层的运作情况,能使他们进行全局性思考,对变动的抵触性也更小。
五、组建利益联盟,日本企业中,是银行、供应商、客户、相关领域公司组成复杂的关系网络邮政编码相之间大量交叉持股,形成一个利益联盟,这样大大减少了经营风险,也更有利于协作和进行成功竞争。
以上几个因素促成了日本企业建立起较适宜的运作模式,大大促进日本企业的民展,使日本企业在短时间内走到世界的前沿。
日本企业的管理及给我们的思考
日本位于太平洋的西北部,亚洲的东部,与我国隔海相望。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群岛国家(除了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外还有6800多小岛),其国土面积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686亿人。,相当于一个半广东,日本地少人多,资源相当缺乏95%的煤,99.8%的石油,近95%的矿石依附进口,可以说除了淡水外什么都没有,但日本却又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被称之为世界债主。2002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是4.2亿万美元,人均GDP约3.29万美元,东京市工薪阶层的年平均收入达6万多美元近50万人民币。(同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2亿万美元,人均1000美元,美国人均GDP3.54万美元,香港2万多美元,台湾1.5万美元)
中国与日本交住的历史悠久,但仇恨历史也悠久,说起来我国属于日本文化的母国,日本的发展很大程序上受到中华民族的影响,日本的文字、建筑都跟中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早在唐朝时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给日本带去了中国的文化,帮助日本于公元645年建立了类似唐朝的封建制度,从那里起日本就开始吸收中国的文化,但随着日本的发展中日之间也就多了许多的冲突,明代东南沿海的偻寇,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达50年,再后来的9.18事件侵占东三省,1937年7月7日的芦钩桥事件全面侵华,以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再到现代的东海、钓鱼岛。当然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对这些进行深入的控讨,只是随便介绍一下背景而已,何况我们对日本的认识除了民族的仇恨外还有日本产品、日本企业、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日本的产品风靡全球,汽车、电器、机械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好用、实用、耐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甚至日本的产品成为一高档的象征。日本企业中索尼、本田、丰田、三凌、松下等等一大批都是世界企业界的龙头老大,日本企业的5S、精益制造等管理模式更是影响着全世界的企业界,我们谈到日本企业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向往和佩服,整洁、有序、高效都让人为之赞叹。
在这里我们再回顾一下历史,二战时期日本倾全国之力把战火燃到了亚洲的大部份土地,战线长达几千公里,不可一世。最后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打击下于1945年宣布投降,并在广岛和长崎挨了美国两个原子弹,全国城市基本上受到了毁灭性的轰炸,美国军队开进了日本全面对日本实施管制,日本也由此沦落到民不瞭生地步,但他们仅花10年的时间到1955年就恢复战前的水平,(不过那时候他们比欧美相差甚远,国民生产总值才是美国的6.7%,在资本主义国家排名第34位,整个科学技术落后欧美20年),但到了70年代中期日本就实现了工业和农业的现代化,主要工业部门的生产率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进入国际先进行例,基科学技术水平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工业强国,80年代之前它的工厂以惊人的高效率生产着高品质的产品,那时候大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企业管理人员跨超太平洋到日本学习取经。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成为当时西方最畅销的商业书籍,那时候日本企业的精益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和适时制造都是世界上最为热门的管理时尚,那时的日本企业远远走在经营效率的前沿,并且在一段时间内似乎可以永远持续改进、不断地提高质量并降低成本,让世界企业都为之惊奇、疑惑。是什么原因让日本发展如此的快呢?有众多的原因政治环境、发展机遇、人才、市场环境、社会经济体制等等这些我们在这里也没有必要去研究我们只去控讨一下日本企业成功的相关管理方式。
一、 质量理念。
精益生产。二战后当西方的战胜者们正沉醉于胜利的喜悦中的时候,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一片萧条,经济崩溃,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达1300万人),公债已超过全年国民改入,物价上涨严重。当时有学者形容日本前途是:“迷雾茫茫、昏天暗地”日本经济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重整工业,恢复经济日本请来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对日本经济的出路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当进在西方并不受欢迎的“戴明”和“约瑟夫。朱兰”。他们在日本进行了一系列“质量控制”的讲座,为日本企业带来一系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并大为日本企业界所接受,戴明也由此成为日本工业乃至世界工业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那时候戴明坚持把“建立坚定不移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的目标”放到企业管理的第一位,把质量问题从工厂的车间转移到每个管理者的桌面上,把全面质理管理架在原来统计质量控制之上,朔造成一种新的企业哲学,丰田公司也由此理念开发出精益生产模式《JIT》,精益生产也叫丰田制造系统,其基于这样的假设,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是由不得不修复次品导致的,而资金的浪费则是由保留非必需的大量存货引起的。精益生产的精华在于一、只生产所需的产品即按需生产、适时生产,从而减少成本积压,加快业务流程。二实现全面质量管理,把每个人都变成质检员,都有责任随时纠正错误,将不合格品减少到最低限度。三、按单制造,由需求拉动生产。通过在50年代开始实施精益生产使以丰田为主的日本企业短短几十年就发展成为世界最优秀最成功的企业。
持续改进。除了精益生产外日本企业强调连续改进,其主要是在问题变得严重之前发现他们,改进他们,并找出其产生原因采取一定措施时行预防,进而减少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另外日本企业也不断对产品的功能进行持续改时,不断推出新产品,完善产品的功能,使各种产品快速更替保持较强的适宜和领先,持续改进和精益生产的配合使企业的生产线灵活,弹性,使日本企业很容易适应产品型号的快速变动,从而适应了市场的要求。
5S等基础管理。另一个日本人强调凡事从小做起注重细节,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创造出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为内容的最简单但又很有成效的5S管理方式,从而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并让环境来培养人的习惯,提升人的素质,让员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做事能够认真、负责、严谨,从而保证了其它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更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管理,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二、 企业文化。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日本企业都非常重视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什么叫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形成的东西可以说是一种习惯、一种性格、一种观念、一种环境。就像人的品德思想行为一样。一般来说企业有两种基础一种是硬件:如厂房机器等,另一种就是软件,如:经营理念、意识、企业文化等。在以前商品经济时代企业的硬件是企业的根本,而到了现在市场经济时代企业的软件就慢慢转变了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成份,如果一个企业只有良好的硬件而没有良好的软件那么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只是一位老板,但如果一个企业既有良好的硬件又有优秀的软件那么这个企业的领导者就不只是位老板而还可能是位经营者、企业家,因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企业有一个积极、上进、不断提高的氛围。能够不断去克服去创造。俗话说“学勤三年学懒三日”就如让不叠被子的人起床后叠好被子那么可能要好长时间才能叠好才能成一种习惯,但如果让天天叠被子的人不叠被子的话一天就足够了。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水平,那么这个企业肯定会发展壮大。就如一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答案是能让差学生变成好学生,能让好学生变成优秀学生的老师就是好老师,为什么?因为学生差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让差学生变好就是你的责任,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而在日本,日本企业不论大小都基本上能够坚持不懈地进行员工的培养。日本企业普遍对劳动力市场依赖性较低。在聘用员工时,更看重基本素质,而不是具体技能,日本企业内普遍都有一种学习的气氛,企业不断通过人才培训帮助员工建立团队精神,在企业内部创造合作与竟争、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参与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够接收新的事物,增长见识,都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才干,这是他们的企业文化灵魂,日本企业在员工的培训中除要求员工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外,还要求学习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和行为准则等软技能。他们通过人才培训使企业增强了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充分调动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不断增大。大家都知道松下电器公司是全球最著名的企业之一,但松下却以“松下电器公司是培养人的公司,同时兼做电器制品”作为企业方针,把人看成资源,把教育看成是发展的手段,坚持员工的培训和开发,创立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所以很多分析家都说松下的成功是就是建立在建立良好的经营理念,形成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在我们国内也有这样的企业如海尔。海尔集团被人是我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其被称为吃“休克鱼”专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海尔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让所兼并的亏损国企业扭亏为盈,海尔的经营方式甚至被美国哈佛大学选进工商管理案例库。海尔又怎么有这样的本事呢?也离不开其培养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海尔集团从一直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了一个能够充分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人人的能力,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在海尔集团90年代初的第一战略期里甚至采用了限制产量,腾出时间来抓质量,抓基础管理,强化人员培训,建立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和坚强有力的企业机体。从而让海尔在后来一发不可收拾。海尔遵循“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思想,建立了以”干什么学什锦。缺什么补什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的培训原则经常对每一位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员工能够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使企业保持了高速稳定的发展。
三、企业的诊断机制。另外日本的咨询机构也相当完备,遍布范围也很广,而企业对他们也非常重视,企业能够经常请他们及时正确地为企业管理现状进行综合的调查、分析,指出其在经营管理上需改善的地方并提出改善方法,所以日本企业在70年代就实现了专家化和科学化。
四、共识型领导,日本企业的领导方式不像西方那样有明确的命令线,管理层与生产员工之间有明确的界限,而是追求所有成员平等,强调要全体达成共识和共同决策,所以日本企业员工下班后经常在一起去喝酒、泡温泉,企业也较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无形中加强了沟通和了解,达成了一些共识。在日本企业的会议中领导者经常保持党内默而让部下去争论某项决策的优点和缺点,等达成共识后选取方案去实施,这样也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执行力,另外企业推行终身雇用、职位轮换的模式,员工其本上不必担心被解雇的风险,人员流动极少,从而使员工能与公司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员工对工作对企业了解深透生产率、产品质量得到了充分的保证。管理人员在晋升之前需先在各种不同职位经过多年的轮换,这样能让管理人员清楚了解企业基层的运作情况,能使他们进行全局性思考,对变动的抵触性也更小。
五、组建利益联盟,日本企业中,是银行、供应商、客户、相关领域公司组成复杂的关系网络邮政编码相之间大量交叉持股,形成一个利益联盟,这样大大减少了经营风险,也更有利于协作和进行成功竞争。
以上几个因素促成了日本企业建立起较适宜的运作模式,大大促进日本企业的民展,使日本企业在短时间内走到世界的前沿。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1 个回复
wjzp (威望:0)
赞同来自: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衡量企业发展潜力、生命力的重要指标是企业的机体素质,什么是机体素质呢?我们可以理解为企业的综合水平、整体能力,它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是人员素质(人为本、人是最主要的),第二是企业文化素质(刚才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第三是管理素质,第四是技术、设备素质。而人员素质又从文化水平、工作能力、思想意识信念、执行能力中体现;企业文化素质从工作环境、工作气氛、员工士气、人员培养中体现;管理素质从:管理方法和适宜度、管理水平、制度落实执行情况中体现;技术、设备素质从:技术掌握情况、创新研发能力、设备适宜情况、设备运行保养情况中体现。这四个方面直接影响了企业的产能、质量、成本、交期、安全这五大要素。而这四个素质都必须通过不断的吸收借鉴、研究分析、积累总结、更新改进来完善。
以上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内容。虽然以上所说的东西好像跟我们的生活并拉不上多大的关系,但知识的东西积累多了就会成为一种能力,也虽然这个能力并不一定都派得上用场,但起码能够让人更加清楚地去分析问题,去体会生活,享受生活,给自已的生活多注入一些无素。举一个例子就如我们喝茶,喝茶可以在闹市里喝也可以在风景优美的亭子里喝,也可以站着喝也可以坐着喝,可以听着的士高喝也可以听着古筝高山流水来喝,还可以拿着大碗喝可以拿着小杯喝,如果在闹市喝,站着喝,拿着大碗喝,听着的士高喝的话要不然是解渴,要不然就没有品味,那样分不出茶的好与坏,也谈不上有什么心得,但在风景优美的亭子里,听着高山流水的优美曲调,慢慢坐着就会用上茶具,就会去讲究烫壹、置茶、温杯、高冲、低泡、分茶、敬茶、闻香、品茶的学问,也就由解渴变成休闲变成享受了。这是就是人的品味和境界,品味和境界不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是要从积累从了解中来的。如果不懂得其中的学问那就不可能这样做,也不会去品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