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企業制勝的九大議題---《議題制勝》(上)

引爆全球管理創新風潮的管理學者麥可.韓默(Michael Hammer),在這本最新著作《議題制勝》(The Agenda)中,揭櫫新世紀企業制勝的九大議題——「讓顧客容易和你做生意」、「提供顧客真正需要的產品」、「創造流程企業」、「善用流程,發揮創造力」、「工作評量為管理,不為會計」、「實現沒有框框的管理」、「共營物流社群,專注最終顧客」、「攜手合作拆除公司外牆」及「延伸企業,虛擬整合」。鼓勵企業回歸經營基本面,嚴肅對待做生意這件事。
 歡迎來到消費者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做生意可不簡單,太平盛世是異象,苦日子才是常態。曾獲《時代雜誌》與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為最傑出管理大師之一、在九○年代以《企業再造》一書引爆全球管理創新風潮的管理學者麥可.韓默(Michael Hammer),在這本最新著作《議題制勝》(The Agenda)中,揭櫫新世紀企業制勝的九大議題——「讓顧客容易和你做生意」、「提供顧客真正需要的產品」、「創造流程企業」、「善用流程,發揮創造力」、「工作評量為管理,不為會計」、「實現沒有框框的管理」、「共營物流社群,專注最終顧客」、「攜手合作拆除公司外牆」及「延伸企業,虛擬整合」。鼓勵企業回歸經營基本面,嚴肅對待做生意這件事。首重流程的韓默指出,在競爭劇烈、需求下滑、消費者愈來愈挑剔的現代,企業要永遠成功,就必須比對手更會執
行、更精通流程。精擅製程與管理的標竿企業台積電,曾根據韓默這套理論,不斷創新,創造出無可取代的競爭優勢。《天下雜誌》獨家獲得本書全球中文版權,特別摘錄部份內容,將此全球最新管理理論分享讀者。
 冷不防地,生意不再那麼好做。
 一九九○年代晚期有段很短的時間,似乎所有的生意難題都能迎刃而解。企業在任何方面無不欣欣向榮,老店的營業額和盈餘屢創新高,新公司的創業資金多到淹腳目,大家都生意興隆大發利市,視成長和成功理所當然,消費者捨得花錢,股市指數只上不下。
 商場上,似乎人人都是贏家。知識、技術和經驗不再重要,精力、毅力和態度就已足夠。追逐事業有成的新美國夢,與長期辛勤工作無關,只要和三五好友廝混,搞出一個機巧點子,等個一年半載「公開上市」,一切便大功告成。某些自吹有先見之明的人不斷鼓吹,眼下是個全新的商業時代,是不再有景氣循環的「新經濟」時代。網路改變了一切,還在強調成本、品質和庫存這類俗務就是跟不上時代。
做生意的關鍵:「做」
 好景不常,美國有史以來最長的經濟榮景接近尾聲,九○年代令人目眩神迷的日子已成過往雲煙。現在,財經媒體報導的焦點不再是企業獵人大戰、挾創投資金自重顛覆產業的新創公司的消息。取而代之的是裁員和倒閉、能源短缺和成本高漲、廣告縮減和利潤下滑、未達財測目標和股市崩跌。申請就讀商學院的人數上揚,尋求上市的公司銳減。
 商界人士以往自鳴得意,如今忐忑不安。他們不能再視成長為必然,也不能再理所當然地認為今年一定會比去年好。現在,他們必須擔心消費者願不願掏腰包購物、成本是不是節節上漲、競爭對手會不會後來居上。他們開始意識到,過去那些做生意的基本前提恐怕還是對的。他們猛然驚覺,市場還是有起有伏,成長不可能空待收割,還是必須主動開拓。經理人再度發覺,新鮮點子多未奏效、許多公司銷聲匿跡、資源永遠稀少短缺,尤其,經商可不是玩票的遊戲。
苦日子才是常態
 經理人現正重新發現,做生意的關鍵就是「做」。生意之道不在於有個正確的「營運模式」,也並非試圖吸引眾人的眼光,譬如設計一個其酷無比的辦公室或者辦一場公開上市的造勢大會。猝不及防地,支撐股市擴張的緩衝機制不見了。這個緩衝機制一方面讓企業之間「買空賣空」進行購併,以「股票代鈔票」吸引人才;另一方面讓顧客感覺富有和可以隨意花錢。現在他們已經知道,光有訂單還不夠,必須要能出貨;只有創意卻做不出產品,最終還是白忙一場。今日的生意之道,不再是隨性空談的宏偉願景以及年輕E世代的目空狂傲,輕率奇想和天馬行空的時代已然流逝。今日經營已回歸基本面——能讓企業運作的機制,必須嚴肅以對。
 即便眼下的經濟不景氣只是一時的,即便財政及貨幣決策者能從帽子裡變出更多兔子,一切也不會再回到九○年代的天真浪漫。如同一九三○年代的大蕭條帶給那一代投資人永久創傷,這一代經理人也被九○年代晚期的股市崩盤所改造,變得謙虛、認真、對周遭環境戒慎恐懼、不確定未來會如何演變。
 原本就該如此。九○年代的太平盛世是異象,苦日子才是常態。許多外在事件機緣巧合成就一個企業經營幾乎毫不費力的環境,這種事並不常見。一九五○年代就是這樣一個時期,當時美國拜二次大戰戰後重建之賜,獨自擁有完整的經濟結構。九○年代晚期則是另一個特例。除此之外,在這兩個年代中間,生意可不是那麼好做。也就是說,尋常日子裡,商場人士必須與競爭對手費力周旋搶佔市場,促使消費者在有限荷包裡掏錢購物,靠勤勞獲致成功而非不勞而獲,每早醒來自覺昨日的成就到了今天實在不算什麼。
 今日的經理人已經重新體會到,做生意可不簡單。管理向來就是,而且一直會是極端複雜、高風險、難逆料的。
 如果管理很容易,為什麼大多數的新創企業鎩羽而歸?如果醫師的治癒率和企業主管一樣,醫院早就關門大吉。
 如果管理很容易,為什麼許多新產品在市場上一敗塗地?市場上充斥許多號稱「不買會後悔」,到頭來卻乏人問津的產品,例如福特 Edsel 汽車、蘋果Newton電腦、可口可樂的New Coke。
 如果管理很容易,為什麼成功的公司遵循既有模式,只換來短暫風光?為何汎美航空最後沒生意上門?為何全錄公司幾近破產?為何迪吉多電腦成為購併下的犧牲者?為何早先的產業鉅子,如朗訊科技、通用汽車等,今日只留過往盛名的殘影?
 如果管理很容易,為什麼第一流的企業會讓新公司後來居上?諾基亞是怎麼凌駕摩托羅拉?為何各巨擘銀行對奇異融資(GE Capital)敬畏有加?
 如果管理很容易,為什麼許多成功的經理人跳槽到其他公司以後,無法再締佳績?為何麥克.阿姆斯壯(Michael Armstrong)在休斯電子公司(Hughes Electronic)績效卓著,跳槽至AT&T任首席執行長以後卻屢瀕險境?
商場問題相同,答案已變
 管理的挑戰永不終止,並且極為艱鉅。企業要怎麼做,才能設計出滿足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並能在提供產品與服務的同時,也滿足股東的獲利需求?面臨後進者的競爭,企業如何才能留住顧客,並能因應新需求又無須犧牲現存結構?在與其他公司供貨類似和目標雷同的情況下,企業如何做出區隔,而且與時俱進、保有成功?
 管理問題永遠存在,解決之道卻不然,每代的經理人都面臨與前輩不同的時空環境,必須自尋出路。
 據說,有一次愛因斯坦請助教代發考卷給研究生。助教瞄了考題,發出異議:「對不起,教授,這是去年的試題,學生不是早就知道答案了嗎?」「沒關係,你瞧,」愛因斯坦回答:「題目雖同,答案已變。」
 物理學如此,商場何嘗不是。
 今天的經理人需要新議題,因為他們是在劃時代轉變的結果下做生意。一九七五年之前,供應商掌控工業化經濟,生意如何進行只有他們說了才算數。此後,供應商將寶座讓給消費者。過去二十五年間,幾乎每個產業的消費者都「揭竿而起」,打倒過去「奴役」他們的供應商。消費者對名牌不再忠心不貳,只要交易划算,管他小牌、雜牌、舶來品,一概伸手擁抱。他們用這樣的方式購買車子和家用產品,選擇銀行服務和電視頻道。企業顧客不再忍受供應商紆尊降貴的欺凌,他們拒絕為了得到想要的貨物而承受高價位、低品質的劣等服務。反而,企業顧客現在告知供應商他們只願出價多少、貨品要求、何時交貨。凡不能符合這些期望的供應商就無生意上門。
 歡迎來到消費者經濟的年代。
 消費者的權力從何而生?和大部份「突如其來」的變革一樣,是由數個長期發展的趨勢匯聚而成。第一,當供給趕上、甚至超過需求時,物稀貨貧就為物阜貨盈所取代。在二十世紀晚期,幾乎每個產業的產能都在激增。不論賣鋼鐵、保險或是牙膏,生產量都超過消費量。譬如,目前全球汽車業一年的產能是兩千萬輛,已超過全球市場的需求。造成這個非凡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先進科技戲劇般地提升製造生產力,跟著降低許多產業的進入成本及擴充成本。與此同時,華爾街催促企業成長,所以為了開拓市場佔有率,企業必須擴展產能。當全球化引來更多目標相同的競爭者,上述趨勢愈演愈烈。供給遞增無可避免地讓消費者居於主導地位。消費者不再是稀少貨物的央求者;如今主客易位,賣方成了稀少買方的乞求者。
 
-----摘自<<電子時報>>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jackni (威望:21) (江苏 淮安) 服务业 总监 - 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阅尽人间世事看惯一切风云

赞同来自:

企業制勝的九大議題---《議題制勝》 (下)


消費者支配大局
 同時,消費者變得更精明和消息靈通。理論上,消費者永遠可以貨比三家,但直到最近,這種說法才得以落實。消費者沒那麼多時間逛完全城商店,一一比貨;公司採購人員也不可能看遍所有供應商的說明書和價目表。結果,消費者為了方便,就一直向熟悉的賣主購貨,賣主因此佔了上風。然而,當利用其他賣主提供的不同選擇變得可行之後,消費者的奴隸生涯就此終結。資訊科技(包括新崛起的網路)幫助消費者找到和分析相互競爭的產品,從中做出明智抉擇。消費者發覺他們能夠精挑細選,並且善用這種權力。一旦消費者及企業逐漸有了找划算交易好省錢的壓力,以前那種只和老賣主做生意的慣例,就成了很少人能提供的奢侈品。結果是,現在的消費者積極尋求各種可能、比較不同開價、堅持找到最佳選擇。
 網路購物興起後,消費者的權力更加膨脹。過去科技進展緩慢,很長的一段期間貨品能保有自身特色。我賣我的,你賣你的,大家各有優缺點,消費者依自身需要而有不同選擇。現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大幅縮短產品生命週期。只要推出一款新產品,不是很快過時就是被他人模仿。到頭來類似產品一籮筐,企業很難獨樹一幟,這讓消費者居於更有利的地位。
 就拿買車這件事做個比較。一九五○年代初期,消費者只能選擇底特律三巨頭出廠的車。而且除非是車迷,消費者對汽車的了解全部來自經銷商,經銷商因此在講價過程佔盡上風。反觀今日,大約二十五家汽車業者競逐消費者的青睞,還有眾多資訊來源,讓消費者既有實力又有知識地能與經銷商談買賣。汽車製造商及經銷商都知道,現在是消費者佔優勢。
 原本是供應商主導的經濟變成消費者支配大局。這才是真的「新經濟」。「新經濟」並非始於一九九五年,它其實與網路幾乎無關,而且無須矯飾地用粗體字標示它的重要。「新經濟」就是消費者經濟,在過去二十五年,它不斷成長,精力愈積愈旺。促使消費者經濟茁壯的走勢並未衰竭,甚至正在加速。不管是全球競爭白熱化、產能過剩日增、商品化激增、消費者日益了解產品,或是因這些現象隨之而來的消費者權力,所有這一切在可預見的未來,還不會達到極限。
創新管理 再造企業榮景
 當消費者經濟開始取代供應商經濟時,原本供應商經濟年代訓練出來的經理人並非沒有因應措施。就在一九八○年代及九○年代早期,他們著手史無前例的管理創新方案。在大部份不為大眾所知的情況下,美國的經理人默默大幅開創及部署新的經營方法。新的管理策略智庫建立成形,取代至少自亨利.福特(Henry Ford)及阿弗列德.史隆(Alfred Sloan)以來就行之有年的管理基礎及技巧。
這些管理創新方案包括:及時庫存管理、全面品質管理及具體做法、幾近無瑕疵管理(又稱「六標準差」,Six Sigma quality)、跨功能團隊、投資組合管理的運用及生產過程的閘門控管、供應鏈整合(包含賣方管理庫存及協力規劃與預測)、與績效相連的酬賞給付、員工能力評量、以「經濟附加價值」(EVA)或「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為標準的績效考核、顧客/供應商夥伴關係、企業流程改造等。想要窮舉所有管理創新方案不是易事。如果有個經理在一九七○年代睡著,直到今天才醒來,他必定對今日商界一無所知。
 最早感受消費者經濟席捲的產業率先採用這些創新方案,例如汽車業、電子業、電腦業,然後幾乎遍及每個行業。幸虧這些改變,美國經濟得以承受消費者優勢巨浪的首波衝擊。早先遭苛求消費者和頑強新競爭對手猛攻而潰不成軍的公司,採取新管理辦法後,起死回生。至於一開始就力行這些管理原則的新公司,表現優異,甚至超越老牌公司,最終獲得一飛沖天的成長。
 過去二十年的管理創新讓IBM重見天日,幫助發跡於大學寢室的戴爾公司一躍而為電腦業的世界龍頭,成就奇異融資幾乎在它所涉及的各項領域的領導地位。管理創新也是為何沃爾瑪(Wal-Mart)會擊垮席爾斯(Sears)成為量販店盟主、英特爾與德州儀器能在一個這麼多同行失敗的產業裡繁榮昌盛。這些新管理技巧引導上述公司更快研發出好產品,及以更低成本製造出可信賴的產品,讓工廠產出更多、營運庫存削減、浪費及錯誤減少、出貨更快,以及靈敏回應消費者需求。因為採用這些新技巧,讓生產力增加、成本降低、品質更好和服務改善,其結果是皆大歡喜:消費者低價買到精品、員工工作有保障、股東獲利更多。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