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MEA分析中来料到底需不需要考虑?`
一些资料上说对每个过程都认为它的输入是正确的,那么就是把来料默认为正确还是合格?
但另外一些资料上提到PFMEA也能帮助对于来料的管控,这就让我很迷糊了。
求解~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赞同来自: derekmei 、TAW_xzw 、sw967 、粑粑乌粒头 、nicoXU 、zhuxc 、sibz326 、xysx2004 、kolazhu 、shadonglei 、成功 、snow_1029 、noble111 、御龙 、sunny chen 、kyl 、lijie19880110 、王阿杰 、小鸡吃豆 、核子可乐 、aaahong 、蝈蝈 、dogcat126125 、wanglinx 、LWJ110 、leepudge63 、Anddy_G 、黄耀辉 、leoguo 、wujunceg 、lilyxiaosan 、327081657 、moyxlhl1006 、Spring_556 、IKKY 、Nick Chan更多 »
首先,PFMEA是针对那些能改变产品性质的工序中造成产品失效的各种潜在原因进行分析的,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尽量降低失效的发生率。
检测手段只是一种保护措施,防止失效的产品进入下一个工序。检测工序本身是不改变产品性质的。它并不是制造工序。所以,所有的检测工序是不作为单独一个工序进行失效分析的。这是最根本的概念性问题.
不错,检测手段的失效或错误会导致失效的产品进入下一个工序,但绝不可以说它是引起产品失效的原因。因此,在分析产品失效的原因的时候是绝对不能提到漏检,错检等检测失效状况的。而这种情况是在对检测手段(DETECTION)的评分中进行考虑的.
如果硬是要进行分析的话, 我们试着做一下. SEVERITY很容易定. OCCURANCY怎么定? 问供应商吗? 还是根据检测结果定(5个发现1个不良, 10个发现一个不良, 100个…)? DETECTION, 相信来料检测多采取抽样, 给个6算是很不错了.
如果出来的结果需要改进, 怎么改? SEVERITY不能变. 如果OCCURANCY是供应商定的, 也不能变. 如果根据检测结果定, 增加抽样吗? 只有DETECTION可以改进, 但怎么改进? 改变检测手段, 增加在线检测设备? 显然成本上涨, 不可行.
所以最终还是要求供应商在他的工序中进行改进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样一来, 又何必在我们自己的PFMEA中考虑呢?
不能不提的是, 所有的检测工序都是增加产品成本的. 它绝对不是提高产品质量的根本措施. 如果着力于加强检测手段, 防止漏检错检, 希望籍此提高质量, 无疑是与质量保证的概念背道而驰. 在现代质量保证体系中, 检测应被定义为数据采集的手段, 以此分析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还有, 对于供应商的质量监控是在对供应商的考核中完成的. 来料检测除了增加我们自己的成本以外, 对于来料品质的保证和改进其实没有多大的作用. 所以, 来料检测已被质保体系完善的公司废除, 取而代之的是对供应商质保体系的考核和对不良品造成的损失进行索赔.
最后, 有LZ提到来料混料和工序间的来料不需要考虑, 对此我反而有不同意见.
以我公司为例, 我公司的产品如果用错了润滑脂, 产品寿命会有影响. 以前我公司所有产品只用一种润滑脂. 所以PFMEA对用错润滑脂不予分析. 但现在我公司有个别产品应客户要求改用另一种润滑脂, 因此有两种润滑脂同时在公司内出现. 所以PFMEA现在要对用错润滑脂进行分析. 进行分析的时候, 考虑的不是供应商给错了润滑脂, 而是针对在公司内部收到润滑脂后把润滑脂混淆了送到线上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采取防范措施.
工序间的来料混料也是考虑范围. 我公司有两个产品是采用相同的毛胚的, 经过第一道工序加工成有一点差异的两种半成品. 如果这两种半成品混料了, 对以后的工序甚至成品会有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 工序间的来料混料问题就要在PFMEA中进行分析以采取防范措施了.
由于以上两种情况都存在产品性质被改变的风险,PFMEA应予以考虑。
张晓霜 • 2015-12-18 10:39
在考凡咨询的l培训中明确地回答,是需要考虑来料的。
考凡咨询的PFMEA的理论依据是这样的,对于生产加工制造工序,工序的目的是加工出来的产品特性,工序的手段是人机料法环等过程的输入。即Y=F(X1,X2,X3,...)。其中Y代表过程的结果,即产品特性;X代表过程的输入,即过程输入特性,包括来料上影响本道工序加工结果的一些特性,也包括设备精度、工装模具刀辅具状态、各种技术参数等过程特性。失效模式是指Y不能保证要求,失效产生的原因就是各种过程输入特性X没有控制好,或不能满足要求。
例如以加工中心金属加工为例,本工位所加工的孔的位置度不合格这个失效模式,可能的原因中就有作为定位基准的孔的孔径多大,导致定位销和定位孔的配合间隙过大,导致定位不准确。探测措施是定期测量孔的位置度,并计算过程能力。而预防措施就是前道工序加工定位销控时,控制孔的孔径满足要求。
所以更明确地说,在PFMEA中不是不考虑来料不良,也不是假设来料均为合格。而是不会把来料不良当做失效模式来考虑。那是前道工序或供应商家里的PFMEA要做的事情。而是要把影响本道工序的来料的影响考虑在内。必要的情况下,对来料设置相关检验控制、或检验防错。
ylqsunny • 2016-01-27 16:21
谢谢啦,受益匪浅
黄耀辉 • 2020-10-19 16:10
@ylqsunny:你举例的孔位问题是上道工序的不良品,如果加工设备无法保证那么久应该在当站增加尺寸全检以保证后工序的良率,和来料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