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转帖]电子报摘---台湾就业报道

學非所用 大放光芒

台灣的失業人口高達51萬,在這群無助的臉孔中,除了肩負家計的中高齡失業者感到惶恐外,另一群不知所措的龐大失業大軍,其實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根據主計處6月份的統計,這群22萬大軍佔失業人口比例高達43%,遠高於中高齡30~44歲的34%與45~65歲的23%。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年輕、高教」的失業現象將愈來愈普遍,為了搶到求生的工作機會,「學用合一」不再必然,「學非所用」成為年輕失業大軍必須學會的新適應力。

當中高齡失業者有政府多元的政策救濟與支援,相較下,年輕失業大軍似乎更顯弱勢。尤其對畢業自文、法、社會學科,對所謂「冷門」「弱勢」的學歷者而言,面對嚴苛的市場挑戰,失業陰影更甚於往。

「冷門學歷」該如何對抗失業陰影?當「所學」與「市場所需」產生巨大落差,你選擇勇敢跨過?還是繼續悔恨當初選錯科系?念錯學校?
《CHEERS雜誌》為你歸納,如何成功跨越冷門學歷限制的6大策略,讓你在職場「學非所用大放光芒!」

文/劉鳳珍 CHEERS雜誌35期 2003/8/1

對許多人來說,「台大中文系」畢業的學歷看似耀眼,但是對 61年次的簡秀芳而言,這個光環卻無法給她額外特殊的就業保障。
剛畢業時,簡秀芳幾乎「憑運氣」找工作,兩年內換了4個工作。
第一個工作是到廣告公司擔任AE,但不到一個月她又轉到建設公司當起「法務專員」,做的其實是一般行政助理的工作。
半年後,她又轉到鴻禧會館擔任園區導覽接待員,不到一年時間,她又到台灣科技大學做國科會研究助理。
簡秀芳回憶那一直在做「新人」的頭兩年:「因為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等於一碰到瓶頸就換。」
「冷門」的學歷背景,似乎讓人無法有太多選擇。後來她下定決心去考外貿協會人才養成班,因為與其一直盲目摸索、被動等待市場決定自己的命運,不如從頭學一個比較符合市場迫切需要的專業。歷經2年的訓練,「面試機會增加、選擇空間也變大了,」簡秀芳回憶那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後來的4年裡,她在凌華科技從行銷專員做起,工作舞台也隨著凌華上櫃後不斷變大。半年前,她主動向公司舉手想調到產品部門,擴大學習範圍,她也是凌華科技第一個兼具行銷背景的產品企劃課課長。
對於自己的未來,簡秀芳覺得當擁有的專業符合市場所需時,「對未來才是真正的保障!」
面對當前條件嚴苛的就業環境,畢業自文、法、社會科學、甚至部份商科、理科學歷者,往往首當其衝。因為市場供需極端的不平衡,常讓懷抱希望的「冷門學歷者」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

嚴苛的就業市場

若以教育部粗分的統計數字觀察,這群人口,近3年佔畢業人口的比例高達53.4%左右。但是對照市場裡所提供的就業機會,70%以上屬於資訊科技類,學歷碰到就業現實的「強勢」與「弱勢」處境,高下立判。
在政治大學哲學所念博士班的王冠生,他的同學境遇便是如此。大一時一班40人,到大二時卻一口氣轉系(學)出去15人。除了他一路留在哲學領域發展外,其他同學大多早早轉行、在茫茫職海中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座標。
「學非所用」幾乎是多數文、法、社會科學系畢業生必須面對的難題,碰到整體大環境狀況又不利年輕人就業時,被排擠的處境更顯弱勢。

大學教育責無旁貸

對負責培育人才的大學教育而言,近幾年承受的壓力無疑愈來愈沈重。
位於彰化縣大村鄉的大葉大學,和許多大學一樣,每年也針對學生推出「就業保證班」。就業輔導組組長黃茂榮認為,未來大學對學生就業的輔導角色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因為教育部今年6月初首度發文,要求各大學針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就業意向調查,而且開始研擬將各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作為審核補助經費的評鑑標準。即便是學術龍頭台灣大學,也不敢輕忽這樣的壓力。
為了提高學生就業率,台大近兩年的校園徵才活動改成採開放全校、不分年級都可參加。
不僅如此,畢業生就業輔導室主任劉美紅指出,台大每年更會特別針對「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三院所謂「求職不易科系」的畢業生,舉辦座談會,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就業率」。
劉美紅因為深知市場需求的巨大落差,連帶讓她對於18歲的兒子在今年大學推薦甄選時選擇歷史系就讀,「內心感到很衝突。」因此從5月份放榜後,她幾乎每天都對著兒子唸:「你一定要早點思考第二個喜歡的專長,以防萬一,因為我知道文科學生就是要比別人多做準備,」她說。

冷門學歷如何翻身?

大環境固然不利非理工科系背景者,但是「冷門學歷」者只要態度正確,想在職場翻身機會仍然很多。
以資訊通路龍頭聯強國際為例,加值業務部裡的63名員工中,大約有七成以上不是來自資訊相關科系,舉凡政治、社會、或是商學領域都有。
負責該部門營運管理的協理陳學文大膽啟用高比例的非理工背景者,在於「態度」才是影響他擇才的關鍵。
他分析能力的三要素不外乎「專業知識」、「執行力」與「學習力」,但面對當前產品週期一再縮短的市場競爭趨勢,後兩者的重要性「反而大於IT專業知識。」
陳學文分析,非理工背景者,若還能善用自己原來所學的基礎,在工作上反倒可以創造出加值的效果,例如法政科碰到政府機關的客戶或是商科背景者碰到金融業客戶,在提供諮詢時往往可以更深入。
因此想要縮短所學與市場所需之間的巨大落差,如果過度看重學歷的影響力,可以選擇的空間自然小很多。反之,如果懂得善用一些策略,反而可為自己的未來爭取到更大的空間。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steventec (威望:38) (广东 深圳) 咨询业 咨询顾问 -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握着你毛绒绒的手...

赞同来自:

翻身策略1:認清自我、轉行要趁早

就業市場的嚴苛條件固然限制了冷門學歷者的機會,但是讓許多人對自己處境抱憾的關鍵,歸根究底不在學歷因素,而是因為「不知自己可以做什麼?」導致比別人浪費了更多蹉跎時間。
61年次,畢業自東海大學社工系的黃正安,目前在寶僑家品(P&G)業務部擔任區域經理,在偏愛MBA的寶僑文化裡,他的學歷算是「少數」。
大學時,因為常參與系上活動,黃正安覺得自己與人互動的能力頗佳,剛好在自我探索過程中,他從管理書籍中發現國外的總經理有70%~80%都是從業務升上來,「我的理想就是要做到總經理,所以當時就清楚知道自己要走業務!」
在進入寶僑之前,他的職務空缺已懸缺半年多,因為人選一直被淘汰。沒有耀眼學歷的他,憑的便是對生涯清楚認知的熱情,打動了主考官。
面試時,他告訴主考官一個個人經驗,大三時他為了修到只開放給商學院學生才可以修的證券投資課程,主動跑去說服開課老師收他,結果沒修過太多基礎商學課程的他,期末成績反而是全班前三名,打敗商學院同學。一門課自此改變了他的生涯。

翻身策略2:培養職場「通識」能力

在現代職場中,英語已是不可或缺的必要通識能力。畢業自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的蒲菁菁,目前是泰統連鎖餐飲事業管理部經理,第一個工作在必勝客,只花了兩個月內就找到。關鍵在於她從大學時期就刻意培養的流利英語能力。
她先從翻譯教育訓練教材的助理工作開始,然後升專員、主任,5年後待羽翼稍微豐厚些,她才跳槽到現今的工作。
剛開始對學歷沒信心,她把學習姿態擺得很低,「影印工作照做,」她說。另一方面蒲菁菁也加入各種人資專業協會,主動向先進學經驗,從教育訓練、人事規章到薪酬管理,一步步擴大專業範圍。

翻身策略3:跟自己比,不跟別人比

初入職場者,最常被企業主管指責「穩定度低」、「不夠專注」、「好高騖遠」……等等。
原因說穿了,往往是出在對專業自信心的不足,讓許多人在工作的前三年內,往往和同儕有強烈的「比較心」——比學歷、比薪水、比頭銜、比公司知名度與規模大小,什麼都可以拿來比!
冷門學歷者,如果過度在乎這些外在條件,要真正累積新的專業來翻身,無異緣木求魚。
在必勝客擔任營運經理、掌管全台分店業績、手下帶領約400-500名員工的高愛麗,她的學歷可以說是「弱勢中的弱勢」,但僅有高職學歷的她卻以「只跟自己比」的挑戰原則,打破必勝客用人的學歷限制、開創出讓人驚嘆的事業舞台。
民國76年育達商職畢業後,高愛麗以工讀身分進入必勝客,不到一年便被拔擢為主任,之後一路晉升副理、經理、區經理到現今位子,速度一再打破公司慣例。
晉升速度飛快,為了彌補管理專業上的落差,她不斷為自己安排各種進修課程,從行銷、人資、財務等課程她都不放過。
「我的所有花費除了孩子外,最多就是花在自己的學習上,」高愛麗目前也在空中大學進修資訊管理,等明年取得學士學位後,她就有條件再進修EMBA。
另一方面,克服英語障礙也是高愛麗挑戰自我的目標,尤其必勝客內部規定在晉升前,要先通過英語筆試。
高愛麗回憶第一次升主任考試時,所有的操作手冊都是英文,「當時我一句話常常只看得懂一兩個單字!」
和外籍老闆溝通,她笑說也是「用單字拼湊出來的」。因此工作頭三年,高愛麗投注相當多時間與毅力克服語言障礙,「大部份時間都在家用力、努力的K,一個單字一個單字的查,」如今回想起那段歷程,高愛麗自己都覺得莞爾,靠著自修的毅力,現在她的英文已經呱呱叫。
當時學歷問題也曾困擾過她,但如今高愛麗以過來人的經驗看,她覺得那些比來比去的外在條件,「其實大多只是自己內心的衝突!」
現在在必勝客裡,已經很少有人記得高愛麗是高職畢業,因為她的專業表現更令人印象深刻。

翻身策略4:想進入潛力產業,先建立核心能力

資訊產業是台灣最熱門的行業,也是許多人想擠身科技新貴的重要管道。冷門科系固然機會較少,但只要在技術以外,建立該產業也運用得到的能力,要轉換並不困難。
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的董春吉目前在數位聯合電信(SeedNet)擔任系統整合部總監,學經歷的組合看似「突兀」,但是董春吉畢業後在整合行銷所累積的實戰經驗,讓他在每次關鍵機會出現時,得以一步步靠近資訊產業的大門。
退伍頭兩年他創過業、也在廣告公司做過攝影助理,後來他到中廣負責當時紅極一時的兩性交友節目「甜甜圈」的整合行銷工作,讓他在4年內累積出行銷上的專業能力。
之後資策會需要推廣網際網路的行銷人才,董春吉過去的行銷專長恰好派上用場,而他也利用這段產業萌芽期間,大量吸收電子商務的相關概念與知識。
當他轉到數位聯合電信時,他仍然抓住「行銷」的核心專長,先從教育推廣的工作做起,然後再以做中學,逐步承接牽涉技術判斷的系統整合業務。
如今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第二專長,今年他考上輔仁大學資訊管理碩專班,「為的是希望逼迫自己往更專業的方向前進,」他說。

翻身策略5:選擇培育人才的企業,從頭學起

許多企業對於人才培訓有一套縝密的投資計畫,冷門學歷者想轉行,可以選擇類似的企業作敲門磚。
以華航為例,過去機師主要來自軍方飛行員,但在人才培育制度改變後,目前送到國外培訓的駕駛員達40%以上。值得冷門學歷者注意的是,這些培訓人才的學歷有不少來自人文社會學科,如體育、音樂、廣告、戲劇、哲學……等等,此外,五專學歷所佔的比例也不低。
54年次,目前在華航擔任正機師、同時也是華航最年輕飛行員教官的袁沛賢,便是在這套制度中順利轉換人生跑道。
畢業自正修工專機械科的他,原本是華航空服員,為了突破工作的瓶頸,恰好公司啟動內部機師培訓計畫,袁沛賢立刻跑去報名,在美國受訓了近三年,在飛機第一次在自己手中離地時,他的人生自此開始扭轉。
現在因為兼任教官的管理工作,華航又把他送到澳洲進修有關飛行的MBA,舉凡行銷、財務、後勤管理的課程對他來說,都是新的視野。
這兩次重大的轉換過程,都是袁沛賢自己主動舉手,「因為我怕落後,」他說。

翻身策略6:勇敢築夢、大膽投資

在華航還有許多自行培訓的女駕駛員,年紀大多僅有30出頭,目前共有13位。 61年次的陳愛倫是其中之一。輔大廣告系畢業的她,在進入華航之前,還自費到美國飛行學校進修了四、五個月,拿到小型飛機的駕駛執照。
原來在中正機場做塔台管制員的她,每天看著飛機起飛,最後心底浮現一個好奇:「從駕駛員和塔台的角度看天空,一定很不一樣!」
當這個渴望越來越強烈時,陳愛倫不顧父母的反對,開始實施她的存錢計畫,「我幾乎卯起來加班,最多一個月領到9萬多,」陳愛倫說,那段時間長期體力透支,甚至讓她在家裡昏倒過。
到了美國後,別人平均花一年到一年半完成課程,她為了累積足夠飛行時數,趕快拿到執照,「幾乎每天從早飛到晚,沒時間吃飯,就買了10幾桶冰淇淋放在冰箱,一下來就吃,吃完再上去飛,」她描述那段心急的學習過程。
但是當時急著實現夢想的陳愛倫,對於自己未來的工作卻是「很沒把握、甚至覺得很渺茫。」後來碰到國內航空公司陸續開放女性駕駛員,她才比較有把握至少應該可以取得國內線的工作機會。後來她也是華航第一批招收女姓駕駛員時,唯一的一位女性。
在念飛行學校投資的160萬,陳愛倫覺得:「我投資的不是金錢,而是敢不敢的勇氣問題,」然後她又俏皮微笑著地說:「當然賭運也不錯就是了!」
四年前,當她第一次駕駛737飛上天時,在機頭拔起的那一剎那,她心中也出現一個聲音:「我是真的達成了!」

1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steventec
steventec

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握着你毛绒绒的手,轻轻咬上一口,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