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驳--“独立的检验部门将在企业中消失”一文观点

从“科学管理“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导致检验部门的出现到现在,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在当时,检验就是质量管理的全部。后来,统计抽样和统计质量控制的运用,就开始将完全的事后百分之百检验发展到检验加预防,在有废品产生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且加以控制。从此阶段开始,质量检验部门的地位开始被削弱,专职检验员在公司中的比例开始减少。20世纪60年代,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到后来ISO 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的建立。将质量管理的基础定位于全员参与,强调质量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也不是某几位专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公司人员都参与进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完全同意这个说法,“将质量管理的基础定位于全员参与,强调质量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也不是某几位专家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全公司人员都参与进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 但单独的设置质量检验部门并不是没把质量管理的基础定位于全员参与的原罪,更不是导致质量管理归为质量检验部门职责的根源。

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及其思考:简单的说鉴别功能就是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如果说将鉴别功能由检验员来完成,势别会剥夺制造者的责任和权利,因此,制造者只管制造,是否满足要求由检验员来确认。当检验员发现问题时,已经有许多的产品被加工出来,而且对质量问题的处理被人为的区分为跨部门问题。往往对质量问题的处理已经不在是处理问题的本身,同时也将责任,部门冲突和人际关系(包括上下级之间的)考虑在内来一起处理。这是质检部门单独存在的弊病之一。
---------------这要分领域分行业,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否满足要求由检验员来确认’之所以存在制程检验就是因为制造能力本身的不稳定/不足,所以检验的存在是提早的发现问题避免更大的风险。对质量问题的解决根据各种公司的作业流程和文化氛围差别很大,有主动,有被动,有驱赶,有打闹/吵架,这就算作LZ说的人际关系处理吧,但这怎么说是检验部门存在的弊病呢? 过程控制可以由质量/品质部门来做也可以由其它部门来做,发现问题大家解决,至于解决的程度和效果是根据你自己所在公司的氛围/流程决定的。很多公司之所以存在如作者所言的问题主要是制造部门对质量这个概念的态度问题,更关键的是他的KPI里面没有包含太多质量这个因素。
  1. “把关”功能简而言之,“把关”即是将被鉴别出来的不合格品严格控制住不被流入下一环节。在企业中发现不合格品的人员不单单是检验员,只要是和产品直接有关的人员都会发现不合格品,如果当他们发现时不加以“隔离”和控制,不合格品就已经流入了下一环节,如果在下一环节被发现还罢,如果不被发现将继续往下流。再者,不合格产品往往都是被控制在现场,当被确认后再进入不合格品库处理,实际上“隔离”和控制也是由和产品直接有关的人员在做,但此职责被划归为质检部门。这是质检部门单独存在的弊病之二。

---------为什么说检验部门是把关呢? 把质量/品质部门的检验当中把关本身就说明有理解问题。前面说了设置检验(无论哪个部门做)本身就是因为制程存在不稳定/缺陷,对自己做的不放心/信心不够才设置的,是制造本身的一个控制环节,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更大的损失。‘不合格产品往往都是被控制在现场,当被确认后再进入不合格品库处理,实际上“隔离”和控制也是由和产品直接有关的人员在做,但此职责被划归为质检部门’这个说法值得澄清,各个公司的做法不一,你说的这种情况只是实际做法之一,并且是在制造水平/管理素质不高的工厂的普遍做法。职责归谁是没有业界统一标准的,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即可。 从解决问题的根源看,还是在制造部门的PERFORMANCE里面加入质量因子最为彻底。

预防功能是通过数据和信息分析来找到或发现质量变异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对这些特征和规律的利用来预防不稳定生产状态的出现。.p7q_h_o/W9g_Y_j检验员所获得的数据和信息往往是有些模糊的,生产者为了责任原因而保护自己已经隐藏了一部分信息和数据。质量工作人员应该都有体会,根本原因的查找和预防措施的实行是很困难的,原因就是数据和信息不是来自问题发生最直接的一线人员。这是质检部门单独存在的弊病之三。

--------- 把这也归为质量/质检部门单独存在的弊病有点牵强!制造过程的控制和数据的收集之所以有你说的模糊甚至不真实的问题,是因为对制造过程的控制/检验设置本身存在缺陷或者说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特别制造部门低。问题的出现,原因的查找,预防措施的执行很困难只能说明贵司对工程人员(包含制造的工程人员,质量部门的工厂人员,工程部门的工厂人员)的要求不到位,也算作管理理念/水平低。
  1. 报告功能报告功能就是将汇总、整理和分析后的数据和信息报告给管理层。由以上的三点弊病可以很清晰的知道,此报告的涵盖性也是有限的。这是质检部门单独存在的弊病之三。_N_v_~"c"D'S4}_D除以上弊病之外,在现在产量越来越小,品种越来越多,交货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以下弊病越来越突出: 质量责任转移,使问题的解决变得复杂;-• 检验时间在产品交货期中的比重越来越突出;(T_S%Zz-A_P• 随着产品的多样性和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检验成本越来越突出。;\_[5E f%q1T0r随着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的增强,检验部门将被取消是必然的,因为检验对质量本身没有任何的影响。来料质量控制将被转移到对供应商的过程控制和对样品的发行上;过程检验和终检将被转移到对公司工程的控制和产品生产前期计划上。

----------质量部门的消失不会因为‘单独’存在产生的‘弊病’而消失,消失是因为公司整体人员的质量意识,观念,文化上升到一定层次的必然。 亲邻日本一家公司,它就没有质量部门这个FUNCTION,整个工厂没有IQC,没有OQC/OQA,只有一个类似于IPQA的人员,而生产过程出现问题,根据严重程度每个工人都有权利自己判断怎么处理,甚至直接停线/产! 它为什么敢于不设置‘众多’的质量检验,质量人员? 那是因为人家全员都是“品质”人员! 国内公司包括外企,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内耗’问题不是因为部门设置问题,而是整体素质问题,管理问题。 这也不怪我们,成长需要个过程,作为管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我们要达到世界潮流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是表面上引进一些概念,做一些改变就可以的。内功的修炼没有捷径。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fx6165 (威望:0) (湖南 衡阳) -

赞同来自:

说句实话,我也干质量这一行有四五年了,质量这个字眼,包括一些台湾人自以为是的一样,很多小公司基本上是一个摆设,你说他经营不行吗,他可以跟着大公司的屁股后一起发展,(? 摆设.

9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豫仁
豫仁

Quality Management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