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没有绑定微信,更多功能请点击绑定

改變為何這麼難?

改變為何這麼難?
若將流行過的著名管理學說,當作演藝界流行的偶像來看,往前回顧一下,你會發現不管是現正流行的【六個Sigma】、【平衡計分卡】、抑或前不久彼得.聖吉的【第五項修練】、麥克.波特的【競爭優勢】、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甚至再早Michael Hammer的【Reengineering】,哪一個不是「來匆匆,去匆匆」,就像流行歌曲一樣,當紅之時,大家都能琅琅上口,隨口哼上幾句,等到流行一退,留下的只是片語隻字的歌詞或較為動聽的片段旋律,就像耳熟能詳的管理術語:【價值鏈】、【競爭五力說】、【學習型組織】、【系統思考】、【流程改造】、【七大習慣】,除了當作飯後茶餘之清談,偶而興緻一來哼哼兩句聊以自娛外,再也沒人會認真考慮是否將它列為公司改革的利器,此一時彼一時,差異之懸殊,可謂天壤有別,何以會如此呢?

  原因有二,姑且稱之為假說一與假說二。假說一「邏輯上為真的論述,並不代表現實上也一定可行」,可惜一般人都會信以為真。例如上述的阿基米德名言,從物理學的槓桿原理來看是絕對正確的,但在實務上有它的困難,比如:支點要放在哪裡?月球?火星?或其它地方?這麼長又粗的槓桿要怎麼製造?製造好了要怎麼搬運?怎麼安裝?如果地球是不動的,這已是很大的挑戰,何況地球會公轉也會自轉,仔細一想,才知道這不只是『知易行難』,簡直就是不可能。同理,我們習以為常的訓示,例如:「只要大家都不犯法,治安就會轉好」、「只要大家同心協力,事情就會解決」、「只要努力,就會成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些都是邏輯上想當然耳的真論述,但應用到人或組織等實務上時,有它執行上的困難,甚至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再以物理學上的牛頓定理F=ma為例,根據此公式,如果一物體持續受一淨力的作用,從理論上的邏輯推論,該物體的速度在某一時間點,一定會超過光速,但事實並非如此。這也是為什麼任何一個新的管理理論出現時,說的總比做的多,且大多數管理者下意識的猶豫與寧願做壁上觀的心態,更加證明了這個假說的可信度。

  其次,假說二「任何事物的改變,都有其天生或內在的機制與步調,強制修改速度或機制,只會壞了該事物的本性」。這個假說是要強調,講求效率的經理人,在現實競爭的壓力下,常為爭取最快、最好、最大的企業效益,而傾向尋求一針見血的Silver Bullet,以便可以馬上解決所有組織或個人的惡習及弊病,就像藥到病除的萬靈丹,可以讓企業起死回生、天蠶再變或浴火重生,因而陷入「欲速則不達」的漩渦。例如:三個月要完成ERP的導入;半年內要完成企業流程改造;一個月內要引進全新的績效評估制度…等等。就如同要求一個老菸槍在兩週內戒掉煙癮;幼兒馬上斷奶;胖子一週減肥兩公斤一樣,明知不可為,但在時間的壓力下,還是撐著頭皮硬幹。如此一來,原本訴求的目標不僅無法達成,還會引起額外的衝突與副作用,進入惡性循環,最後只好宣布放棄,草草收場。很多企業組織的改革運動,十之八九不了了之,以失敗收場,在在可以為假說二做見證。

  人從出生、嬰兒、幼童、少年、青年到老年,其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改變;萬物孳生,也都隨著春夏秋冬的節令,一步一步的改變;冬暖夏涼、春耕秋收、減肥成功、事業有成、組織再造、破鏡重圓、浪子回頭…都是改變的化身,其過程都有其自然的節奏與機制,不是一蹴可及的。但在科技高速變化的衝擊及速食文化的推波助瀾,沒人有耐性等待,等待被視為不長進,是頹廢的表現,成功的典範是:一夕成名、一夜致富、十天學會講英語、考前衝刺,保證上台大…。在這種風潮下,不是深信假說一的迷思,就是陷入假說二無法自拔,等到失敗臨頭,還怪該套管理理論或工具不適用於本公司,於是又重新尋找一顆新的Silver Bullet,寄予厚望,就這樣從MRP到ERP,尋尋覓覓,不知換了多少系統?換了多少顧問?換了多少主管?換了多少員工?總是向外尋求新的解藥,從不反省自己管理思維的假設前提是否違反常理,只是盲目的往前衝,就像無頭蒼蠅一樣,註定是逃脫不了失敗的結局。

  認清了上述兩點假說,你就會發覺,理論很少會錯,錯的是你天真的將所有合乎邏輯的真論述,不經仔細的思考,就輕易相信現實也一定可行(患了假說一的迷思),這種過於樂觀的【知難行易】虔誠信徒,常會走入假說二的死胡同,認為理論都已這麼完美,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只要比別人投入更多的時間努力與衝刺,一定可以早日完成。這種管理者因過度自信而忽視問題的本質,一味沿用過去成功的模式來要求部屬,常是改革失敗的宿命主因,值得深思之。
对“好”的回答一定要点个"赞",回答者需要你的鼓励!
已邀请:

IlikeSPC (威望:0)

赞同来自:

楼主好象落到假说二里面了困惑的说。

其实根据波普尔的科学哲学理论(证伪主义),一种学说如果太正确(自洽性太高),不存在被证伪的风险,那么往往就是一种伪科学。
比如举一根手指头的老和尚和三个秀才的故事。
按照这种推论,以上学说是否也有伪的成分在里面,所以推行起来很困难呢?

天之道贵乎自然,一个管理组织应该认真反省研究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而不是简单地盲从那些新的理论和假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应该是我们面对这些理论和学说的根本态度吧。但这样的话,实际的出发点是要求我们和理论平等,不简单地盲从,可是这些新理论的大帽子又有多少人能不低头呢?

5 个回复,游客无法查看回复,更多功能请登录注册

发起人

torychu
torychu

我是在外企工作,任高级营运经理,善交业界广大朋友

扫一扫微信订阅<6SQ每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