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员工的质量意识
我们在日常的质量管理中,经常会说到“员工质量意识不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差”,等等理由来解释所出现的质量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似乎成了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借口,好像任何质量事故的出现都与员工质量意识息息相关,那么事实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员工质量意识的问题。
理论上讲,质量意识是质量理念在员工思想中的表现形式,包括对质量的认知、质量态度和相关质量知识,具有对质量行为的控制作用,是一种超我意识。
质量意识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
(1)对质量的认知。所谓对质量的认知,就是对事物质量属性的认识和了解。任何事物都有质量属性,这种属性只有通过接触事物的实践活动才能把握。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先接触事物的数量属性,例如事物的大小、多少,然后才可能接触事物的质量属性。质量相对于数量,可能更难把握。通常情况下,数量可能是事物的现象,而质量可能涉及到事物的本质。要认知事物的本质,没有一番艰苦的过程,往往是不行的。
因此,对质量的认知过程可能比对数量的认知过程更长,也更难一些。从这个角度看,对质量的认知更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强化。对员工来说,对他们认知产品质量特性、认知质量的重要性,仅仅通过他们自发的、盲目的、放任自流的实践过程可能是很不够的。因此,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教育培训很有必要。
(2)对质量的态度。这也是质量意识中最关键的。质量认知是形成质量态度的基础,但仅仅有质量认知往往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较高的质量意志,也不一定就能产生对质量的情感。也就是说,质量认知还不能起到控制人的质量行为的作用。
事实证明:制约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落后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态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全部自动化的新品牌撒旦分部集团,生产一个系列的各种汽车,希望实现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结果发现撒旦分部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分部。
这说明技术设备往往不是决定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员工的观念和态度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一家著名美国企业的总裁曾经到一家著名日本企业参观学习时表示: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30%的技术加70%的态度。没想到日本企业的老板则说: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10%的技术加90%的态度。
由此可见日美企业在质量观念上的差别。态度不同则效果不同。在美国有一家汽车配件供应商使用同一条生产线同时为美国一家汽车公司和一家日本在美企业供应零部件,这家企业采用了控制图进行过程质量控制,结果发现,为日本企业生产的时候产品的质量波动范围明显小于为美国企业生产时的质量波动范围。
类似的例子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凡是给国外客户或者重点客户生产产品时,所有的生产过程都精益求精,质量稳定,大家都在努力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国内客户产品就不一样,质量控制没有那么严格,小得质量问题不少,大的质量问题也经常会出现,大家整体的感觉就比较松弛。
以上例子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员工从内心认为日本企业和其它国外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因而不敢大意、工作认真、注意力集中,可见质量观念和态度的重要。
(3)相关的质量知识。所谓质量知识,包括产品质量知识、质量管理知识、质量法制知识等等。一般说来,质量知识越丰富,对质量的认知也就越容易,对质量也越容易产生坚定的信念。质量知识丰富,也能够提升员工的质量能力,从而使其产生成就感,增强对质量的感情。可以说,质量知识是员工质量意识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但是,质量知识的多少、质量意识的强弱并不一定成正比。
为什么出现质量问题时,我们总要强调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呢?这是因为如果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有深刻的认识,对质量工作抱有肯定态度,就会乐意参加质量管理,重视工作质量;相反,质量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就会反感质量管理活动,忽视工作质量,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实践表明,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学习积极性高,学得快,学得好;相反,质量意识差的员工,学习往往出现困难,学不好,记不牢。意识和态度对信息还具有“过滤”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反映到实际操作中。操作中看错数据,往往也与质量意识有关。质量意识差,对相关的质量要求注意往往不够,因而会“看错”。而质量意识很强的员工,对相关质量要求不仅敏感,而且注意。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就会重视质量,对质量工作抱积极态度,在接受新任务时,会积极考虑新任务的质量问题,在完成新任务过程中就会时时把质量放在首位,而不论领导是否给他交待或强调过质量;
相反,质量意识差的员工一听说质量二字,心中就会反感,不管领导如何强调,也难以把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意识强的员工,质量态度往往积极,不但能积极参加质量改进,而且能产生肯定性情感,心情舒畅,容易产生成就感;相反,员工的质量意识差,质量态度就会消极,也就会感到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或者烦躁、冒火、生气;或者恼怒、痛苦、不安。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常用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来解释所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责任不完全在于员工自己,关键在于我们的质量培训和教育。质量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当然,这儿所说的质量教育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了办班上课、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平时通过开展质量活动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的质量培训和教育不能趋于形式,不能只限于管理者,也不能只是理论教条的东西,应该是惠及到广大员工,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质量能力。每个人都有自重感,都有学习和提高的愿望。但是现在每当有学习培训机会时,相当一部分员工都不是很积极,把质量教育当成负担,或者人到心不到,达不到质量教育的目的。那种用惩罚方式强迫员工参加学习的方法,更是效果不佳,也是我们的无奈之举。
我觉得要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质量意识,首先应当对员工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在质量教育中,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提高产品质量,对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的意义,使他们感到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很有价值,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强烈起来。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质量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员工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再次,还应当适当地采取奖惩、竞赛、考试等动机诱因,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这样我们质量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了,控制质量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产品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综上所述,员工质量意识问题是我们一切质量问题的根本,也是是我们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我们任重而道远。
理论上讲,质量意识是质量理念在员工思想中的表现形式,包括对质量的认知、质量态度和相关质量知识,具有对质量行为的控制作用,是一种超我意识。
质量意识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
(1)对质量的认知。所谓对质量的认知,就是对事物质量属性的认识和了解。任何事物都有质量属性,这种属性只有通过接触事物的实践活动才能把握。一般说来,人们总是先接触事物的数量属性,例如事物的大小、多少,然后才可能接触事物的质量属性。质量相对于数量,可能更难把握。通常情况下,数量可能是事物的现象,而质量可能涉及到事物的本质。要认知事物的本质,没有一番艰苦的过程,往往是不行的。
因此,对质量的认知过程可能比对数量的认知过程更长,也更难一些。从这个角度看,对质量的认知更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来强化。对员工来说,对他们认知产品质量特性、认知质量的重要性,仅仅通过他们自发的、盲目的、放任自流的实践过程可能是很不够的。因此,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教育培训很有必要。
(2)对质量的态度。这也是质量意识中最关键的。质量认知是形成质量态度的基础,但仅仅有质量认知往往并不一定就能形成较高的质量意志,也不一定就能产生对质量的情感。也就是说,质量认知还不能起到控制人的质量行为的作用。
事实证明:制约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往往不是技术,而是落后的质量观念和对待质量的态度。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世界上技术含量最高、全部自动化的新品牌撒旦分部集团,生产一个系列的各种汽车,希望实现一流质量一流效益,结果发现撒旦分部并没有明显优于其他分部。
这说明技术设备往往不是决定质量的最关键因素,员工的观念和态度才是最关键的因素。一家著名美国企业的总裁曾经到一家著名日本企业参观学习时表示: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30%的技术加70%的态度。没想到日本企业的老板则说:我们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在于10%的技术加90%的态度。
由此可见日美企业在质量观念上的差别。态度不同则效果不同。在美国有一家汽车配件供应商使用同一条生产线同时为美国一家汽车公司和一家日本在美企业供应零部件,这家企业采用了控制图进行过程质量控制,结果发现,为日本企业生产的时候产品的质量波动范围明显小于为美国企业生产时的质量波动范围。
类似的例子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凡是给国外客户或者重点客户生产产品时,所有的生产过程都精益求精,质量稳定,大家都在努力杜绝质量问题的出现;国内客户产品就不一样,质量控制没有那么严格,小得质量问题不少,大的质量问题也经常会出现,大家整体的感觉就比较松弛。
以上例子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员工从内心认为日本企业和其它国外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因而不敢大意、工作认真、注意力集中,可见质量观念和态度的重要。
(3)相关的质量知识。所谓质量知识,包括产品质量知识、质量管理知识、质量法制知识等等。一般说来,质量知识越丰富,对质量的认知也就越容易,对质量也越容易产生坚定的信念。质量知识丰富,也能够提升员工的质量能力,从而使其产生成就感,增强对质量的感情。可以说,质量知识是员工质量意识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但是,质量知识的多少、质量意识的强弱并不一定成正比。
为什么出现质量问题时,我们总要强调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呢?这是因为如果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要性(特别是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有深刻的认识,对质量工作抱有肯定态度,就会乐意参加质量管理,重视工作质量;相反,质量意识淡薄,态度不端正,就会反感质量管理活动,忽视工作质量,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实践表明,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学习积极性高,学得快,学得好;相反,质量意识差的员工,学习往往出现困难,学不好,记不牢。意识和态度对信息还具有“过滤”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反映到实际操作中。操作中看错数据,往往也与质量意识有关。质量意识差,对相关的质量要求注意往往不够,因而会“看错”。而质量意识很强的员工,对相关质量要求不仅敏感,而且注意。质量意识强的员工,就会重视质量,对质量工作抱积极态度,在接受新任务时,会积极考虑新任务的质量问题,在完成新任务过程中就会时时把质量放在首位,而不论领导是否给他交待或强调过质量;
相反,质量意识差的员工一听说质量二字,心中就会反感,不管领导如何强调,也难以把质量放在首位。质量意识强的员工,质量态度往往积极,不但能积极参加质量改进,而且能产生肯定性情感,心情舒畅,容易产生成就感;相反,员工的质量意识差,质量态度就会消极,也就会感到这也不对那也不是,或者烦躁、冒火、生气;或者恼怒、痛苦、不安。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常用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来解释所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员工的质量意识不强,责任不完全在于员工自己,关键在于我们的质量培训和教育。质量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员工质量意识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当然,这儿所说的质量教育是广义的,不仅包括了办班上课、各种培训,更重要的是平时通过开展质量活动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我们的质量培训和教育不能趋于形式,不能只限于管理者,也不能只是理论教条的东西,应该是惠及到广大员工,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广大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质量能力。每个人都有自重感,都有学习和提高的愿望。但是现在每当有学习培训机会时,相当一部分员工都不是很积极,把质量教育当成负担,或者人到心不到,达不到质量教育的目的。那种用惩罚方式强迫员工参加学习的方法,更是效果不佳,也是我们的无奈之举。
我觉得要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质量意识,首先应当对员工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在质量教育中,要使员工充分认识到学习对提高产品质量,对提高自己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能力的意义,使他们感到学习内容与他们的工作密切相关,很有价值,他们的学习动机就会强烈起来。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质量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使员工通过学习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再次,还应当适当地采取奖惩、竞赛、考试等动机诱因,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这样我们质量教育的目的达到了,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了,控制质量的能力提高了,我们的产品质量自然就有了保证。
综上所述,员工质量意识问题是我们一切质量问题的根本,也是是我们质量提高的瓶颈。如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我们任重而道远。
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已邀请:
68 个回复
Dominic0918 (威望:23)
赞同来自: jacd 、Coco幻梦 、luffylaw2 、乐道_89 、大刀 、蒋宇鹏_537 、ylqsunny 、fuqiyu1990 、质量小白的成长之路 、南宫问天 、Tom0112 、你好2017更多 »
反复出现常见的容易发现并处理的质量问题,也是“难以根除”的质量问题,其实也就是对产品不会造成致命影响的质量问题。。。。。。大家把根本原因都归类到员工质量意识不强,多次、每次要求及强调,要轻拿轻放不要碰伤或刮花产品表面,有或者金属断面必须要倒钝及去毛刺。。。。。。可就是有人有时有个别产品没有做到,并流到下工序处而激起抱怨。。。。。。处理方式,无非就是抱怨一下,没有发生退货或返工。。。。。。
我们知道一直存在的问题,其实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设计的问题。谁有异议?呵呵
外观面伤、锐边、毛刺问题的出现,其实是工艺过程设计的问题:没有设定专门的倒钝或去毛刺的工序,往往只是某工序的附带作业要求(理由是:做加工的行规,断面自行倒钝或去毛刺);没有设定专门递送或转运防护工具或措施,没有想到员工为何不配合践行“轻拿轻放”?
没有不想把工作做好的员工,只是人不是设备,他是有思想的,也是有情绪的,更是容易疲劳的。。。所以我们在工艺设计上就要考虑这些,我们在标准制定要就要明确,没有轻微和严重缺陷之分,只要有要求就必须满足。。。。。。如此以来,这种所谓的“小问题”,员工会放过?
可不幸的是,我们的质量经理一到现场,第一反应:哦,毛刺问题,或刮伤问题,要注意哦,要分开,要挑选出来,要返工,要重视哦,要提高质量意识。 生产管理一听,报以不屑,哦,好的,开早晚会加强教育,一定要求员工注意留意,发现不合格品一定挑选出来。。。。。。
定性了,这类问题就是员工质量意识不强。
其实呢,源头是
工艺过程设计人员的质量意识不强,根本没有把它当作重要的质量特性来对待。。。
品质检验员的质量意识不强,认为小问题不影响功能性能,这不,上次不是特采放行一批,最后还不出货了。。。。。。
品质经理的质量意识不强,有业务抱怨,你们某产品有个别划伤、毛刺问题。哦,这个问题,员工质量意识不强,很难杜绝。我以后加强员工质量意识培训。。。。。。
业务员质量意识不强,客户反馈,你们的划伤、毛刺问题,是要重视了,经常有客户提及这些小问题,虽然只是抱怨抱怨,也好烦人的。。。。。。
客户质量意识不强,产品使用没什么问题,不错,就是有个别产品上面有毛刺,下次要留意下。。。。。。
其实呢,真正的源头,是中国追求中庸文化的问题,要求不高,只要能用就行,欠缺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所以国标、行标、企标不追求至上,所以设计不追求完美,所以过程制造只考虑成本,业务只考虑市场,老板只追求利润。。。。。。
于是,大家省却真正追求完美的研发和创新投入,所以中国出不了乔布斯,出不了苹果手机,产不出百年宝马品牌。
因为恶性循环,那个产品好销,我复制那款;复制成功后,为抢占市场,我就想方设法偷工减料省成本。。。。。。苹果手机2500美金,复制一250美金,复制二250人民币,复制三250港币。。。最后不成了250的要求,怎么不会是250的质量呢?
中国的质量提升,难啊
大家不要把难解决的质量问题全忽悠给质量意识不强,多点实干,少点忽悠。